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扬州五咏·其三蜀井》
《扬州五咏·其三蜀井》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信脚东游十二年,甘泉香稻忆归田。

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

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

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着鞭。

(0)
注释
信脚:随意漫游。
东游:向东游历。
甘泉:甜美的泉水。
忆归田:怀念田园生活。
蜀井:四川的泉水。
恍如梦:如同梦境一般。
煮山茶:烹煮山中野茶。
短绠:浅井。
盥濯:洗手洗脸。
红泥:红色的泥土(指红泥小火炉)。
清鲜:清新。
乡味:家乡的味道。
胜为客:比在外做客更好。
游宦:在外做官。
更着鞭:继续奔波。
翻译
漫游东方已经十二载,想起甘甜稻米心向田园。
行走在四川的泉水旁,仿佛梦境般恍惚,试着煮一壶山茶,随性自在。
短井之水不够深,只能用来洗手洗脸,但红泥小炉煮出的茶水依然清新可口。
早知家乡的味道如此美妙,何必在外做官奔波,不如就此停下脚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扬州五咏》系列中的第三首,题为“蜀井”。诗人以个人游历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味道的深深眷恋。

首句“信脚东游十二年”,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的漂泊生涯,随意漫游已达十二载。次句“甘泉香稻忆归田”则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特别是那甘甜的泉水和香喷喷的稻米。

“行逢蜀井恍如梦”一句,通过在异地偶遇类似蜀地的井水,勾起了诗人如梦似幻的乡愁。接下来,“试煮山茶意自便”写诗人尝试烹煮山茶,仿佛在品味中找到了一丝家乡的味道,那份自在与惬意溢于言表。

“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两句,通过描述简朴的生活细节,如井绳短小、红泥烧制的茶具,展现了诗人对朴素而清新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

最后,“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着鞭”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如果早知道家乡的味道如此美妙,也许就不会选择长久的仕途奔波,流连他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独山桥

十里东郊正税骖,清泉白石路曾谙。

野田水碓都舂雪,山市炊烟半杂岚。

俗美儿童归塾读,时和父老趁墟谈。

远游何事追禽向,便拟村中著草庵。

(0)

集句·其五

绣衣鸂鶒浴回塘,风动荷花水殿香。

坐对芳尊不知热,冰肌玉骨自清凉。

(0)

春日黄梅花二首·其一

腊梅初与雪争妍,素艳寒香亦可怜。

政使北风吹得尽,一枝金蓓始嫣然。

(0)

送酥鱼头酱菜与何之忱三首·其二

放浪三江又五湖,头颅见醢亦何辜。

世无刚者不用覆,往侑一觞随蜜酥。

(0)

怀钟陵旧游

五年三度过钟陵,马上春风醉梦醒。

南浦江波迷眼绿,东湖烟柳半天青。

从来地域叹卑薄,怪底山川终炳灵。

又见徐家有高士,他年重作聘君亭。

(0)

咏金来禽

枝上离离金弹丸,宜随玉食荐金盘。

从来物以远为贵,酷爱闽中荔子丹。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