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为送别曹侍郎前往大同备兵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与祝愿。首句“司农论议朝端重”,赞扬了曹侍郎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能力。次句“副相声名辇下闻”,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声望,连京城人都能耳熟能详。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曹侍郎被委以重任,需要西行至边疆大同,这表明国家对他寄予厚望。“岂意尚烦西顾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感慨,暗示任务艰巨。接下来,“翻教暂领朔方军”描绘了他将要指挥边防军队的情景。
“河边远道人千里”,写出了曹侍郎即将远离家乡,路途遥远,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牵挂。而“天外乡书雁几群”,则通过鸿雁传书的意象,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通信的音讯。“到日关城春色早”,想象他在大同时春天来得早,希望他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乐观。
最后,诗人以“李陵台畔柳纷纷”作结,借李陵台的典故和纷飞的柳絮,寓言友人此去虽环境艰苦,但春天总会如期而至,寓意着希望和未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曹侍郎的敬仰,又饱含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祝福。
真作如此别,直是可怜虫。
鸳裯麝薰正暖,别思已匆匆。
昨夜金尊檀板,今夜晓风残月,踪迹太飘蓬。
莫以衫痕碧,偷揾脸波红。分手处,秋雨底,雁声中。
回躯揽持,重抱宵箭怅将终。
安得当归药缺,更使大刀环折,萍梗共西东。
絮语未及已,帆势破晴空。
松作龙形,枣如瓜大。游戏神通复何碍。
当初摇鞭过韦杜,而今泛宅来吴会。
凤凰池,麒麟阁,抽身快。
且喜墨离山泼黛,且喜元宵灯尚赛。
万事难消风月债。
茶铛沸来同字煮,酒旗挑处和愁卖。
四时花,三弄笛,身长在。
八十称觞,齐仰裙笄尊宿。如云子姓,捧钿车历碌。
春晖萦寸草,巨室森乔木。
思往事,青陵台上歌黄鹄。
歌罢灯寒,母绩还催儿读。儿已成名,孙又饶兰玉。
真妃来洞府,天姥斟醽醁。
愿百岁,湔裙常趁晴波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