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藏两山腹,路转百步阴。
登高试病脚,掬冷清烦襟。
败壁龛石刻,岁月不可寻。
唯应查公石,俛仰阅古今。
屋古囷枝柱,摧颓力难任。
何当咄嗟办,嗣彼钟梵音。
兴衰岂关吾,得酒且满斟。
归路有溪月,揽之醒吾心。
寺藏两山腹,路转百步阴。
登高试病脚,掬冷清烦襟。
败壁龛石刻,岁月不可寻。
唯应查公石,俛仰阅古今。
屋古囷枝柱,摧颓力难任。
何当咄嗟办,嗣彼钟梵音。
兴衰岂关吾,得酒且满斟。
归路有溪月,揽之醒吾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松游历山光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寺藏两山腹,路转百步阴",写出了寺庙深藏于山间幽静之地,道路曲折,阴凉宜人。接着的"登高试病脚,掬冷清烦襟",表达了诗人登山时试图舒缓病痛,清风冷意使人心情舒畅。
"败壁龛石刻,岁月不可寻",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遗迹的残破,岁月的痕迹难以追寻。"唯应查公石,俛仰阅古今",诗人特别提到查公石,仿佛通过它能跨越时空,感受古今变迁。
"屋古囷枝柱,摧颓力难任",描述了古屋的破败,显示出人力无法挽回的衰败景象。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沮丧,反而在"何当咄嗟办,嗣彼钟梵音"中表达出期待修复的愿望,希望早日恢复寺庙的钟声。
最后两句"兴衰岂关吾,得酒且满斟",诗人认识到兴衰不由个人左右,不如暂且放下忧虑,享受当下,借酒浇愁,以溪月为伴,让心灵得到净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寺为线索,融入了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