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惬山行意,仍馀看竹情。
峰盘之字径,樱有此君名。
色带晴岚翠,声兼石濑清。
经过莫问主,懒性厌逢迎。
颇惬山行意,仍馀看竹情。
峰盘之字径,樱有此君名。
色带晴岚翠,声兼石濑清。
经过莫问主,懒性厌逢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山间,与竹林相伴的悠闲生活。首句“颇惬山行意”,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行走的满足感和愉悦心情。接着“仍余看竹情”则点明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即使在山行中也难以割舍。
“峰盘之字径”,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如同山峰盘旋,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樱有此君名”,这里巧妙地将竹子比作“此君”,赋予竹子以君子般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
“色带晴岚翠,声兼石濑清”,这两句通过色彩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竹林在晴朗天气下的美丽景象和宁静氛围。翠绿的竹色与轻柔的雾气相映成趣,竹叶轻轻摇曳的声音与溪水潺潺的流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最后,“经过莫问主,懒性厌逢迎”表达了诗人不愿打扰自然宁静的心境,以及对世俗交往的厌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君家临大河,龙门仅数武。
生长飞浮山,耕牧安瘠土。
西河溯遗风,咏歌三百五。
小序乃国史,得失于焉取。
周南本根地,厥惟夏阳古。
太姒窈窕姿,宫人所歌舞。
洋洋雎鸠篇,房中以为祖。
君诗兼风雅,哀乐有规矩。
后妃与琴瑟,文王与钟鼓。
文母墟墓存,再拜以依怙。
朝廷讵无将,君独奋布衣。
手提五百人,不死其何归。
肌肤为兜鍪,厮养为神师。
一夫先刈旗,贼惊刀相糜。
奇兵无全胜,救援苦不来。
彼为泰山崩,我为独木支。
寒寡终不敌,猛士咸疮痍。
人持一半冰,马负一束萁。
且战且退走,骁骑惮不追。
呜呼蛇矛失,流涕满边陲。
玄云无定体,应龙不常仪。
昨日髡为奴,今朝冠有绥。
贤者重其死,与世聊委蛇。
委蛇夫如何,有亲方餔糜。
登高呼我友,来同季女饥。
君为爨下桐,我作薪中葵。
持兹忧患身,柔顺同文箕。
有鳏昔在下,雷雨终弗迷。
聊陈衾与裯,同寝待鸣鸡。
驷马尚可縻,去日苦难追。
平生履虎尾,慷慨将何为。
转蓬如车轮,随风西北吹。
故乡路辽远,瞻望涕涟而。
子房久辟谷,颜如朝霞披。
白龙何蜿蜿,与我游天池。
功业嗟未建,下民方调饥。
洁身乃小节,谁能混鸱夷。
蝉蜕王侯尊,聊且从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