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桃花应劫灰,残鸥剩鸭触舷回。
鹰毛占断听莺树,马矢平填放鹤台。
北岸奔腾潮又到,南枝零落鬼空哀。
争怜柳市高楼上,银烛金盘博局开。
杨柳桃花应劫灰,残鸥剩鸭触舷回。
鹰毛占断听莺树,马矢平填放鹤台。
北岸奔腾潮又到,南枝零落鬼空哀。
争怜柳市高楼上,银烛金盘博局开。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的钱谦益所作的《西湖杂感》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人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杨柳和桃花遭受劫难后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首句“杨柳桃花应劫灰”,形象地写出杨柳和桃花在战乱或自然灾害中凋零成灰烬,暗喻世事沧桑,人事如梦。次句“残鸥剩鸭触舷回”则借孤鸟归巢,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环境的凄凉。
接下来,“鹰毛占断听莺树,马矢平填放鹤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芜,连鹰鸟的栖息之地也被占据,放鹤的平台也因战争而满目疮痍。这两句寓言性极强,揭示了权势者的霸道和战争的破坏力。
“北岸奔腾潮又到,南枝零落鬼空哀”写的是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北岸江潮依旧汹涌,而南岸的柳树凋零,只有鬼魂哀鸣,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氛围。
最后,“争怜柳市高楼上,银烛金盘博局开”以繁华的都市景象与前文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高楼上华灯初上,人们仍在赌博取乐,似乎对世事变迁毫不在意,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西湖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狐妖幻黛粉,窈窕美佳人。
慕予且宜笑,情好缘相亲。
物与人异调,孰识伪与真。
答子以慇勤,靡曲匪好音。
魅也一朝败,情歇音则存。
我欲灰兹音,匪乏炀与薪。
譬以宝贻魅,宝既不我存。
何由夺而烬,存此贻魅曲,以不磨魅愆。
君不见濂溪之水非巨川,周子讲道名遂传。
又不见云谷小山得朱子,芳名烨烨垂青史。
一峰先生玉堂仙,蚤魁廷对声隆然。
只今授徒金牛洞,金牛洞与泷崖连。
泷崖老翁留侯裔,平生重义轻财利。
赡学曾措百里田,延师不惜千金费。
束装来观上国光,请输名马资边疆。
重瞳览奏心愉悦,诏令冠带增辉煌。
昨来别我故乡去,南望文江渺烟树。
曲箪峰高雁阵寒,龙闺月落钟声曙。
寄言一峰旧知音,周朱道学宜专心。
景不自显因人显,勿使金牛竟陆沉。
绾牒事钱刀,登津萃篚苞。
窃缗如盗镪,肥箧乃民膏。
宦鹢成适舸,皇车即市轺。
铜陵图食鼎,金穴买簪貂。
出宰争华县,分司夺势曹。
讼临陶白胜,荐举郑罗超。
郿邬荣心慕,邪渊奋首翘。
辇珠投暗室,舆贿伺昏宵。
噬虎无全窟,搏鹰有破巢。
怀青骄丽满,婴赤惨沦漂。
人也贪何极,天乎道本昭。
悖来终暴出,潜取必明消。
攘积虽终世,倾颓在一朝。
善馀门自庆,恶树户当凋。
不见先王器,为文警墨饕。
我闻匡庐山,西峙宫亭湖。
少读神禹经,昔为天子都。
背岷南来几千里,巍峰秀出名香垆。
石镜孤圆照阊阖,屏风九叠开蓬壶。
盘霞错日气熣灿,天鸡紫凤鸣相呼。
匡君腾游太清境,空留碧汉青山影。
冬春不断霜雪光,昼夜常看二轮景。
天池犹馀慧远芳,莲花宛种仙人杏。
长风自昔吹二龙,明月当时照三隐。
予也萦怀十馀载,披图萧爽心泠然。
行当骑鹿芙蓉顶,长啸支矶玉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