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匣初开处,镜中龙影蟠。
剑飞秋水底,月出暮云端。
绝色愁花妒,清光照胆寒。
一从君去后,懒向玉台看。
尘匣初开处,镜中龙影蟠。
剑飞秋水底,月出暮云端。
绝色愁花妒,清光照胆寒。
一从君去后,懒向玉台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哀愁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盘龙随镜隐的场景,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感。
首句“尘匣初开处,镜中龙影蟠”以“尘匣初开”为引子,暗示了物品被封存已久,而“镜中龙影蟠”则生动地描绘了在镜子中盘旋着一条龙的形象,仿佛是历史的痕迹在这一刻被唤醒,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
接下来的“剑飞秋水底,月出暮云端”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剑与月、秋水与云进行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剑飞入秋水底,象征着力量与深度;月出暮云端,则展现出一种超脱与宁静之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哲思。
“绝色愁花妒,清光照胆寒”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绝色之花因镜中的倒影而生嫉妒之心,这不仅是对镜中龙影的赞美,也是对镜中所映照出的美与力量的敬畏。而“清光照胆寒”,则是对镜中之物的直接描写,清冷的光芒让人心生寒意,既是对镜中景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最后,“一从君去后,懒向玉台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随着君的离去,曾经的热闹与美好不再,诗人失去了观赏镜中景象的兴趣,流露出深深的失落与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镜中龙影、剑、月、花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场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生命以及个人情感的独特感悟。
旄头有精芒,胡骑猎秋草。
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
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
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
一身救边速,烽火通蓟门。
前军飞鸟断,格斗尘沙昏。
寒日鼓声急,单于夜将奔。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令节重遨游,分镳应彩球。
骖驔回上苑,蹀躞绕通沟。
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
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靓妆才罢粉痕新,迨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关西仕时俱稚容,彪彪之鬓始相逢。
天地变化县城改,独有故人交态在。
不言会合迹未并,犹以岁寒心相待。
洛阳居守寄酂侯,君著貂冠参运筹。
高阁连云骑省夜,新文会友凉风秋。
青袍白面昔携手,冉冉府趋君记否。
云分雨散十五年,始得一笑樽酒前。
未遑少留骤远别,况值旅雁鸣秋天。
二华旧游如梦想,他时再会何由缘。
赖君赠我郢中曲,别后相思被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