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为渔亦几年,小桥层屋尽如船。
阶前水至流红蕊,楼外云开见绿烟。
梧井叶鸣童自扫,竹林香静鸟深眠。
当杯俨坐蓬瀛上,乞得玄经拟学仙。
种树为渔亦几年,小桥层屋尽如船。
阶前水至流红蕊,楼外云开见绿烟。
梧井叶鸣童自扫,竹林香静鸟深眠。
当杯俨坐蓬瀛上,乞得玄经拟学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以“种树为渔亦几年”开篇,巧妙地将种树与捕鱼相提并论,暗示了其生活状态的自由与闲适。小桥层屋尽如船,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独特,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飘逸与超脱。
“阶前水至流红蕊,楼外云开见绿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灵动。水中的红花随水流而动,楼外的绿烟在云开时显现,色彩鲜明,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梧井叶鸣童自扫,竹林香静鸟深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场景。梧桐树下的落叶声,孩童自行动手清扫,竹林中弥漫着香气,鸟儿在静谧中深眠。这些细节描绘了生活的日常,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最后,“当杯俨坐蓬瀛上,乞得玄经拟学仙”,表达了诗人对仙道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他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通过学习玄妙的经文来追求心灵的升华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天王理万国,势必委诸吏。
制字从一史,执法不可二。
奈何雍也面,胸臆伏私意。
两讼一求捷,两役一求避。
含糊卒未决,徐徐较馈遗。
酒果若羔雁,书画及弊器。
到官一物无,去官百需备。
此县与彼县,大率不相异。
独有楚县尹,不肯作此事。
无钱买归舟,仆马亦憔悴。
寒近衣犹单,暑退扇已掷。
生世成何事,卧念夜叹息。
四壁候虫鸣,不啻千且百。
其鸣果何谓,霜□还复蛰。
大块□□民,生死互促迫。
嗷嗷食土毛,灭去竟无迹。
髧髦昔何□,□今曶六十。
于道粗有闻,屡空未为厄。
意长岁年短,虑阔世俗窄。
欲为熟睡谋,可无伯伦德。
昼欲求一淘,有灶无灶烟。
夜欲求一榻,有屋无屋椽。
历历数百里,无人居道边。
问言何至此,我亦为恍然。
江西走荆蜀,行行三十年。
铃卒递羽檄,贩夫骈担肩。
观国上秀士,奉使骤达官。
车马或相遇,往往皆衣冠。
后陇竹未断,前坡花已妍。
入肆欲美酒,既醉不问钱。
是时鬓如漆,浩歌无忧端。
岂谓再至此,满颐霜雪攒。
寻觅旧题壁,脱落迷榛菅。
乾淳老前辈,间有数字完。
昔时所见人,往往沉重泉。
翕张孰移斡,隆替更变迁。
云暧淡竹岭,雨昏石头田。
我仆既已惰,我马复不前。
慷慨一以思,古有行路难。
难更莫如今,怀古空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