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鼓无声讼狱空,欢谣击壤万家同。
时人共解班春意,兵寝刑清第一功。
枹鼓无声讼狱空,欢谣击壤万家同。
时人共解班春意,兵寝刑清第一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首句“枹鼓无声讼狱空”,形象地展现了社会治安良好,无须依靠法律手段来维持秩序,百姓之间纷争减少,法庭几乎闲置的状态。接着,“欢谣击壤万家同”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和谐氛围,百姓们在田间劳作之余,欢声笑语,击壤为乐,这种场景在万家之中普遍可见,体现了社会的普遍繁荣与幸福。
后两句“时人共解班春意,兵寝刑清第一功”,点明了这种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这里的“班春”原指古代帝王春季出巡,检阅农事,象征着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诗人说,当时的人们都理解并感受到了这种对农业和民生的重视,而这一切成就的首要功绩在于“兵寝刑清”。这四个字简洁有力,表明了战争的停止和法律的清明是社会安定、百姓安居的关键因素。通过这四句话,诗人不仅赞美了当时的社会治理成果,也表达了对和平与法治的深刻向往。
天然爱好,却轻妆淡冶,盈盈堪掬。
记得杨妃新浴罢,早与安排金屋。
水佩低徊,冰肌绰约,可许消尘俗。
素娥多态,广寒移去同宿。
不见带雨梨花,迷离疏影外,娇容似沐。
只恐西风容易起,写入相思一曲。
争似凌波,云鬟雾鬓,映得人如玉。
横塘秋悄,相看应妒波绿。
叫月声酸,临波影瘦,双双暗渡河汾。
声裂惊弦,无端比翼轻分。
霜闺盼断天涯信,怕秋江、烟橹空闻。惜离群。
梦冷圆沙,合殉斜嚑。
十三数到哀筝柱,只同埋玉骨,犹纪贞珉。
剩山残水,依然青冢黄昏。
相思怨魄归何处,尽伤心、付与词人。认啼痕。
碧化蘼芜,都长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