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月声酸,临波影瘦,双双暗渡河汾。
声裂惊弦,无端比翼轻分。
霜闺盼断天涯信,怕秋江、烟橹空闻。惜离群。
梦冷圆沙,合殉斜嚑。
十三数到哀筝柱,只同埋玉骨,犹纪贞珉。
剩山残水,依然青冢黄昏。
相思怨魄归何处,尽伤心、付与词人。认啼痕。
碧化蘼芜,都长情根。
叫月声酸,临波影瘦,双双暗渡河汾。
声裂惊弦,无端比翼轻分。
霜闺盼断天涯信,怕秋江、烟橹空闻。惜离群。
梦冷圆沙,合殉斜嚑。
十三数到哀筝柱,只同埋玉骨,犹纪贞珉。
剩山残水,依然青冢黄昏。
相思怨魄归何处,尽伤心、付与词人。认啼痕。
碧化蘼芜,都长情根。
这首清代词作《高阳台·追和元遗山雁丘词,同石君作》是萧恒贞所写,以元好问的《雁丘词》为灵感,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亡者的怀念。词中通过描绘月影、河汾、比翼鸟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与伴侣的深情厚谊以及分离后的孤独与哀伤。"霜闺盼断天涯信"一句,写出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期盼与失望,"梦冷圆沙,合殉斜嚬"则表达了她内心的悲凉和对团圆的渴望。
接下来,词人借筝柱的哀音和玉骨的比喻,寄托了对逝者永恒的思念和对贞洁品质的赞美。"剩山残水,依然青冢黄昏"描绘了凄凉的景象,暗示了亡者长眠之地的荒寂。最后,"相思怨魄归何处"表达了无尽的相思之情,而"付与词人"则将这份情感寄托于词章之中,"碧化蘼芜,都长情根"则象征着这份深情将永远生长在词人心中。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爱情和生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儿童十日报日斗,前后妖蟆生燧光。
瓠子势方吞鲊瓮,蕲州血已到钱唐。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紫微老人迷醉眼,綵红犹挂米盐商。
麋鹿台前春似海,鸳鸯湖上水如汤。
凶人不有三危窜,义士能无六郡良。
谩说子仪惊贼胆,已闻□□在戎行。
东门猛虎穷投井,尚倚九城松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