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登封地,言携宝镜求。
云笙过子晋,星鹤下浮丘。
石髓春杯服,仙床夜枕留。
箕山知不远,兼得访巢由。
太室登封地,言携宝镜求。
云笙过子晋,星鹤下浮丘。
石髓春杯服,仙床夜枕留。
箕山知不远,兼得访巢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前往嵩岳(即太室山)寻求仙镜的奇幻之旅。诗中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与探索的渴望。
首句“太室登封地”,点明了地点,暗示着这是一次神圣的登山之旅。接着,“言携宝镜求”则透露出诗人此行的目的——寻找传说中的宝镜,或许象征着追求智慧或内心的光明。
“云笙过子晋,星鹤下浮丘”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子晋是传说中的仙人,云笙代表了仙乐,星鹤则是仙界的鸟类,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飘渺神秘的氛围。诗人仿佛穿越了现实,与仙界相接,体验了一次非凡的旅程。
“石髓春杯服,仙床夜枕留”描述了诗人可能在途中遇到了仙家的奇珍异宝,如石髓制成的酒杯,以及仙人的住所——仙床和夜枕。这些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仙境体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奇妙与宁静。
最后,“箕山知不远,兼得访巢由”表达了诗人不仅满足于眼前的奇遇,还心系古代隐士巢父与许由的故事,希望能在不远的未来,探访这些历史上的高人,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智慧、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向往。
余生本羁孤,自少已非壮。
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
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
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
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
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
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
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藜杖。
坐惊颜鬓日摧颓,及取新春归去来。
共载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开。
子美忽已死,圣俞舍吾南。
嗟吾譬驰车,而失左右骖。
勍敌尝压垒,羸兵当戒严。
凡人贵勉强,惰逸易安恬。
吾既苦多病,交朋复调歼。
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良田失时耕,草莽废锄芟。
美井不日汲,何由发涛甘。
偶开梅氏篇,不觉日挂檐。
乃知文字乐,愈久益无厌。
吾尝哀世人,声利竞争贪。
哇咬聋两耳,死不享韶咸。
而幸知此乐,又常深讨探。
今官得闲散,舍此欲奚耽。
顽庸须警策,赖子发其钳。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
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
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
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
问其别后学,初若茧绪抽。
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浮。
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
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
弊邑亦何有,青山绕城楼。
泠泠谷中泉,吐溜彼山幽。
石丑骇溪怪,天奇瞰龙湫。
子初如可乐,久乃叹以愀。
云此譬图画,暂看已宜收。
荒凉草树间,暮馆城南陬。
破屋仰见星,窗风冷如锼。
归心中夜起,辗转卧不周。
我为办酒肴,罗列蛤与蛑。
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颔头。
曰予非此侬,又不负谴尤。
自非世不容,安事此为囚。
幸以主人故,崎岖几摧辀。
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我语顿遭屈,颜惭汗交流。
川涂冰已壮,霰雪行将稠。
羡子兄弟秀,双鸿翔高秋。
嗈嗈飞且鸣,岁暮忆南州。
饮子今日欢,重我明日愁。
来贶辱已厚,赠言愧非酬。
《怀嵩楼晚饮示徐无党无逸》【宋·欧阳修】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问其别后学,初若茧绪抽。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浮。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弊邑亦何有,青山绕城楼。泠泠谷中泉,吐溜彼山幽。石丑骇溪怪,天奇瞰龙湫。子初如可乐,久乃叹以愀。云此譬图画,暂看已宜收。荒凉草树间,暮馆城南陬。破屋仰见星,窗风冷如锼。归心中夜起,辗转卧不周。我为办酒肴,罗列蛤与蛑。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颔头。曰予非此侬,又不负谴尤。自非世不容,安事此为囚。幸以主人故,崎岖几摧辀。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我语顿遭屈,颜惭汗交流。川涂冰已壮,霰雪行将稠。羡子兄弟秀,双鸿翔高秋。嗈嗈飞且鸣,岁暮忆南州。饮子今日欢,重我明日愁。来贶辱已厚,赠言愧非酬。
https://shici.929r.com/shici/bkl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