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叶下湘浦,四山暮雨,篷背潇潇。
翠愁外、蘋花几点烟飘。波遥。
奈乡梦阻,碧云合、目断红桥。
沙洲冷,听数声渔笛,鸥隐同招。魂销。
旧曾游处,都付寒水迢迢。恨天涯芳草,仍赋离骚。
空教。棹扁舟去,江湖约、载酒谁邀。
归来也、祗布帆无恙,门外春潮。
片叶下湘浦,四山暮雨,篷背潇潇。
翠愁外、蘋花几点烟飘。波遥。
奈乡梦阻,碧云合、目断红桥。
沙洲冷,听数声渔笛,鸥隐同招。魂销。
旧曾游处,都付寒水迢迢。恨天涯芳草,仍赋离骚。
空教。棹扁舟去,江湖约、载酒谁邀。
归来也、祗布帆无恙,门外春潮。
这首《临江仙慢》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愁别绪与自然美景交织的意境之中。
开篇“片叶下湘浦,四山暮雨,篷背潇潇”,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雨中湘江的景象,一片叶子缓缓飘落于湘江之上,四周群山笼罩在暮雨之中,篷背上的雨滴如细丝般落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接着,“翠愁外、蘋花几点烟飘。波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凄美,远处翠绿的山峦之外,几朵蘋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波光粼粼的江面显得更加遥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奈乡梦阻,碧云合、目断红桥。”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碧云密布,视线被遮挡,连通两地的红桥似乎也变得遥不可及,这种无法跨越的距离感,加深了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沙洲冷,听数声渔笛,鸥隐同招。”转而描绘了沙洲上的一幕,冷清的沙洲上,几声渔笛回荡,鸥鸟隐匿,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宁静,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魂销。旧曾游处,都付寒水迢迢。”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如今只能寄托于那遥远的寒水之中,情感的抒发更加深沉。
“恨天涯芳草,仍赋离骚。”借用屈原《离骚》中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天涯芳草象征着远方的美好与希望,却只能通过诗歌来寄托。
“空教。棹扁舟去,江湖约、载酒谁邀。”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想象着独自驾舟漂泊江湖,寻找知音共饮,但又不知何处能遇。
最后,“归来也、祗布帆无恙,门外春潮。”以平静的语气收尾,虽然归途未定,但内心已趋向平静,只愿归来时,布帆安然无恙,门外春潮依旧,寓意着对生活的一种乐观与期待。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生活的复杂情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