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崆峒寺,题名尚宛然。
存亡如昨日,筋力想当年。
祸福归玄鸐,晨昏听杜鹃。
此间无虎豹,好著养生编。
再到崆峒寺,题名尚宛然。
存亡如昨日,筋力想当年。
祸福归玄鸐,晨昏听杜鹃。
此间无虎豹,好著养生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秋暮书怀》之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个人力量的有限以及宇宙万象无常的感慨。
“再到崆峒寺,题名尚宛然。”开篇即点出了诗人重游旧地的情境,崆峒寺是古代佛教圣地之一,诗人的题名意味着他对往昔岁月的留恋和追忆,而“尚宛然”则表明时间流逝,但旧地依存。
“存亡如昨日,筋力想当年。”这两句诗抒发了时光易逝和个人力量的衰退。诗人感慨于生命的脆弱,如同昨日般迅速过去,而自己曾经拥有的活力与能力也只能在回忆中寻觅。
“祸福归玄鸐,晨昏听杜鹃。”这里,“祸福”指的是灾难和幸福,它们如同自然界不可预测的变化。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福还是祸,最终都要归于自然法则,而他自己只能静观其变,就像清晨到夜晚聆听杜鹃(一种鸟类)的鸣叫一样顺应自然。
“此间无虎豹,好著养生编。”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没有凶猛野兽威胁的环境中,想要安心致力于修身养性。这里,“好著”意味着诗人的愿望,而“养生编”则是他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希望通过积极向上的行为来延长寿命。
整首诗流露出一股淡然与超脱的情怀,诗人在面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力量有限的现实时,选择了顺应自然、平和地接受一切。
水淀浩无涯,东西连滉瀁。
平时水不风,波面平于掌。
夏日菡萏开,尤令烦襟爽。
吾生惜景光,行乐及时往。
载酒挈良朋,中流荡轻桨。
翠盖与红衣,一望渺且广。
人在镜中游,花从尘外赏。
水清见游鱼,丛密难下网。
一曲采莲歌,临风散清响。
玩久不知疲,坐看纤月上。
突兀见山山不移,云光树影摇参差。
平桥跨壑几千尺,桥下水声无已时。
溪北溪南路如线,来往骑行仿佛见。
谷静云深人不知,万松独锁空王殿。
别构精庐杳霭间,千盘鸟道难跻攀。
有路才通避秦客,无钱得买支公山。
作此者谁石谷子,笔补造化真奇诡。
坐卧十日沧洲髯,游仙只住青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