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
不辞城邑游,礼乐拘束人。
迩来归山林,庶事皆吾身。
何者为形骸,谁是智与仁。
寂寞了闲事,而后知天真。
咳唾矜崇华,迂俯相屈伸。
如何巢与由,天子不知臣。
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
不辞城邑游,礼乐拘束人。
迩来归山林,庶事皆吾身。
何者为形骸,谁是智与仁。
寂寞了闲事,而后知天真。
咳唾矜崇华,迂俯相屈伸。
如何巢与由,天子不知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林生活的向往。"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愿望是离开尘世的纷扰,而栖息于宁静的山中。"不辞城邑游,礼乐拘束人"则描绘了都市生活中的无奈和束缚,其中"礼乐"象征着社会的规范与期待,它们像锁链一样束缚着人们。
"迩来归山林,庶事皆吾身"显示诗人最终选择回归自然,以山林为伴,与世俗隔绝。"何者为形骸,谁是智与仁"则是在质疑社会上所谓的英才和智者的标准,似乎在寻找真正的智慧和仁德。
"寂寞了闲事, 而后知天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后的宁静与对自然本真的领悟。"咳唾矜崇华,迂俯相屈伸"则是对那些在人间争名夺利、互相攀比的人们的批评,这些行为如同无谓的喧哗和不必要的谦逊。
最后两句"如何巢与由,天子不知臣"或许是在反思古代忠诚之士如巢父与由夷,他们虽忠心耿耿,但往往被君王所忽视。这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感慨,虽然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可,却常常被世界所遗忘。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出世欲求与自然情怀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比城乡生活,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精神自由和本真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