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宿岩》
《三宿岩》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积石谁名达磨岩,花间古洞锁苍烟。

何能桑下淹三宿,却探仇池自一天。

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

只应曾见台城事,回首梁王又几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幽静的自然景观——三宿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岩石、古洞、苍烟、古树、春苔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句“积石谁名达磨岩”,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岩石的描述,暗示了达磨岩的来历与故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接着,“花间古洞锁苍烟”一句,通过“花间”和“古洞”的对比,以及“锁”字的运用,形象地展现了洞穴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烟雾缭绕的神秘感。

“何能桑下淹三宿,却探仇池自一天”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向往。这里借用“三宿桑下”的典故,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仇池”一词则引申出对未知世界或内心深处探索的渴望。

“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描绘了古树与春苔的生动景象。古树的根部仿佛铁束般坚韧,春苔在雨水的滋润下,呈现出一片片翠绿的连环图案,充满了生命力与自然之美。

最后,“只应曾见台城事,回首梁王又几年”两句,通过历史的回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思考。这里的“台城”与“梁王”都是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与人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故苑

故苑昌华在海头,离宫亦傍荔枝洲。

蝉声如水流高树,催尽斜阳又一秋。

(0)

望云州

西望云州但夕阳,汉家何处有金汤。

三年马首迷春草,八月龙沙怨早霜。

梦逐黄河穿塞尽,愁随鸿雁入关长。

平生壮志成萧瑟,空复哀歌吊战场。

(0)

赋得池上萍·其二

菱根犹自植,嗟尔最孤生。

飘荡虽无意,留连亦有情。

自知蘋菜味,人识水华名。

绿乱兰池影,鸳鸯昭不明。

(0)

浮湘·其十五

三闾憔悴日,自作大招辞。

万古哀时命,遗声在本支。

美人殊未作,宗国已频移。

谁忍为渔父,烟波任所之。

(0)

夷门行·其一

信陵当日救邯郸,毛薛诸公尽结欢。

怅望夷门哀饮剑,逡巡函谷恨回鞍。

魏王不信佳公子,醇酒美人终已矣。

兵法空名宾客书,合纵未雪诸侯耻。

大梁为君频驻马,燕赵萧条同泪下。

荆卿一去无酒人,朱亥已没谁屠者。

狐兔纷纷古市游,灌城早已知鸿沟。

侯嬴不吊吊公子,遗墓苍茫何处求。

(0)

上千尺峡百尺峡至温神洞宿

十八盘尽见西峰,游人匍匐上芙蓉。

攀援铁绠数千尺,身似飞猿时一掷。

阴阴天井上穿天,袅袅石梯悬度石。

神爽先飞玉女峰,啸歌暂憩羽人宅。

月中明灭白云流,风外砰磅瀑泉激。

咫尺翻愁帝座逼,吐纳聪明慎今夕。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