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竹寒禽伴写真,细看更觉妙通神。
早知终有飘摇患,应选深林寄此身。
脩竹寒禽伴写真,细看更觉妙通神。
早知终有飘摇患,应选深林寄此身。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水墨画中的修长翠竹与寒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诗中“脩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寒禽”则可能寓意着孤独或超然的品格。诗人通过“细看更觉妙通神”的描述,表达了对这幅画作艺术魅力的赞叹,认为它仿佛能沟通天地,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接着,诗人由画中景物联想到现实人生,提出了“早知终有飘摇患,应选深林寄此身”的感慨。这里,“飘摇患”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和苦难,而“深林”则象征着隐逸、宁静的生活环境。诗人似乎在反思,如果早知道生活会有诸多波折,他或许会选择在深山老林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远离尘世的纷扰。
整首诗借物抒情,既是对艺术作品的赞美,也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探讨,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前年柯山芳意早,肯使寒梅例枯槁。
溪边几树发偏繁,墙角数枝看更好。
玉颜冒雪不奈寒,香心怯雨尤相恼。
南枝烂漫北枝催,空惜飘零缀芳草。
朅来海角风景迟,经冬不见端可疑。
红萼涉春才似染,青苞映日未全披。
千山隔兮万山阻,想见瑶英讵如许。
一枝谁与寄相思,回首旧游心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