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鼓,大如甒。一尺椎,两手舞。
村儿牵衣拟相语,荷叶秋田听白雨。
工此技者祢正平,裸衣能使曹瞒惊。
贱子喙短无由鸣,欲搥地肺搜雷霆。
雷霆不在地,风云不在天。
一握心腑中,泄气如奔泉,化为金石声渊渊。
声何所寄寄以鼓,空山草昧闭万古。
今日元音开大吕,明朝耕田栽麦稰。
当有丰花两歧吐,为尔重挝媚田祖。
彭亨鼓,大如甒。一尺椎,两手舞。
村儿牵衣拟相语,荷叶秋田听白雨。
工此技者祢正平,裸衣能使曹瞒惊。
贱子喙短无由鸣,欲搥地肺搜雷霆。
雷霆不在地,风云不在天。
一握心腑中,泄气如奔泉,化为金石声渊渊。
声何所寄寄以鼓,空山草昧闭万古。
今日元音开大吕,明朝耕田栽麦稰。
当有丰花两歧吐,为尔重挝媚田祖。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生动的民间表演——击鼓戏。诗人姚燮以细腻的笔触,将表演的场景和氛围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先,诗人描述了鼓的大小与形状,“彭亨鼓,大如甎”,形象地展现了鼓的巨大与独特。接着,通过“一尺椎,两手舞”描绘了表演者的动作,展现了一种力量与技巧的结合。
“村儿牵衣拟相语,荷叶秋田听白雨”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观众的反应,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衬托表演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表演之中。
“工此技者祢正平,裸衣能使曹瞒惊”引用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学性,同时也赞美了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不能亲自参与表演,但内心充满激情,渴望能释放出如同雷鸣般的能量,化为金石之声,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击鼓戏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以及诗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和热情赞美。
达道有五者,朋友居其一。
岂徒结交游,实以资丽泽。
余生固寡陋,益友亦艰得。
幸有二三子,中岁始相识。
艺苑恣讨论,杯酒时欢适。
庶几君子朋,数载顿相失。
离索既可叹,奄逝尤可惜。
山海忽变迁,薇星亦陨石。
多病懒出门,生刍俱未及。
尝思范巨卿,中夜起叹息。
匆匆去也,问离人心事、谁能拘管。
驿路青山驴背影,细雨梦如春懒。
杨柳渔庄,菰蒲蟹舍,画出江村晚。
炊烟门巷,马通早又堆满。
闲坐土锉煤炉,居然鱼米,似我家乡饭。
更有十三红袖女,拉杂琵琶声断。
下第光阴,少年风味,一醉原无损。
奈侬多恨,拥衾灯火孤馆。
雨歇黄梅未。挂斜阳、荒城一角,夕光含霁。
搓柳残云轻似絮,芳草连江无际。
落帆影、东南迢递。
天末楞伽明翠亸,抵横波、一绺湘烟髻。
憔悴影,懒扶起。笼鹦不语帘猧睡。
怨无聊、个人愁寂,重门深闭。
舞袖吟肩双影瘦,试笛鼠姑风里。
忽闻过、樱桃天气。
西北栏杆无恙在,定苍苔、绿满愔愔地。
今月夜,共谁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