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压秦山白,云横陇树黄。
二仪分上下,一水入沧茫。
势接龙门远,寒通鸟道长。
石犹含冻色,林未动晨光。
历历槎头钓,萧萧马上郎。
若非韩吏部,定是孟襄阳。
汉水鱼偏美,郫筒酒正香。
何当凌汗漫,万里共翱翔。
雪压秦山白,云横陇树黄。
二仪分上下,一水入沧茫。
势接龙门远,寒通鸟道长。
石犹含冻色,林未动晨光。
历历槎头钓,萧萧马上郎。
若非韩吏部,定是孟襄阳。
汉水鱼偏美,郫筒酒正香。
何当凌汗漫,万里共翱翔。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后长江景象。首联“雪压秦山白,云横陇树黄”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雪覆盖的秦山与黄云横贯的陇树,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冬日的肃穆与辽阔。颔联“二仪分上下,一水入沧茫”运用象征手法,将天地比作阴阳二仪,长江则如同一条贯穿天地的河流,流入无尽的苍茫之中,寓意深远。
颈联“势接龙门远,寒通鸟道长”进一步扩展画面,长江与传说中的龙门相连,寒气直达高飞的鸟道,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暗含了对历史传说的遐想。尾联“石犹含冻色,林未动晨光”细腻描绘了雪后山石的冷冽与树林在晨曦中尚未苏醒的状态,静谧而富有诗意。
接下来,“历历槎头钓,萧萧马上郎”两句,通过渔翁和骑马少年的形象,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雪后江边的生活场景,既有宁静的渔人生活,也有行旅的匆忙,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最后,“若非韩吏部,定是孟襄阳”表达了对诗人身份的猜测,暗含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尾联“汉水鱼偏美,郫筒酒正香”转而赞美汉水之鱼的美味与郫县的美酒,将自然美景与地方特色巧妙结合,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何当凌汗漫,万里共翱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以及对与他人共享这份自由的期待,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长江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明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
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
江寒鱼动枪旗影,山晚云和鼓角声。
太守能诗兼爱静,西楼见月几篇成。
未有天地先融结,方广高深无丈尺。
书言不尽画难成,留与人间作奇特。
灵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
花药绕方丈,瀑泉飞至门。
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
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暾。
信是天人居,幽幽寂无喧。
万壑应鸣磬,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生樽。
时节开玉书,窅映飞天言。
心化便无影,目精焉累烦。
忽而与霄汉,寥落空南轩。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
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
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
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
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
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
前瞻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馀兴,到家弹玉琴。
江南日暖鸿始来,柳条初碧叶半开。
玉关遥遥戍未回,金闺日夕生绿苔。
寂寂春花烟色暮,檐燕双双落花度。
青楼明镜昼无光,红帐罗衣徒自香。
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
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
识者阅见一生事,到处豁然千里心。
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
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