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洗炎蒸,旷然心志适。
如输浮幢海,灭火十八隔。
俯观风水涌,仰视电云坼。
知公开霁后,过我言不食。
翻愁陂路长,泥淖困臧获。
明明吾有怀,如日照东壁。
莫逢田父归,倚杖问消息。
渠来那得度,南荡今已白。
一雨洗炎蒸,旷然心志适。
如输浮幢海,灭火十八隔。
俯观风水涌,仰视电云坼。
知公开霁后,过我言不食。
翻愁陂路长,泥淖困臧获。
明明吾有怀,如日照东壁。
莫逢田父归,倚杖问消息。
渠来那得度,南荡今已白。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再次前韵寄杨德逢》。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心境和感受的抒情诗。
诗人以一场雨洗去了炎热和蒸腾的情景,心中感到舒适与清爽。这场雨如同巨浪冲刷,让心中的火焰熄灭,即使是隔了十八重也能被浇灭。从高处俯瞰风水的汹涌,从低处仰望电闪云裂,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知公开霁后,过我言不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信任和期待,意味着在天气晴朗之后,如果有朋友来访,他会以此为话题而感到高兴,不再关注饮食。
然而,随后的“翻愁陂路长,泥淖困臧获。”则描绘了一种艰难行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易。
接着,“明明吾有怀,如日照东壁。”诗人用光明的心怀比喻自己坚定的信念,就如同太阳照耀着东墙,明亮而坚定。
在最后两句“莫逢田父归,倚杖问消息。渠来那得度,南荡今已白。”诗人似乎是在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切,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与疑惑。这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增添了一种生活中的无奈和不确定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斗争,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家人以及未来的一种关切与期待。
两浙去岁灾,东较西为甚。
嗟嗟我黎民,啼饥缺餐饪。
石粉聊充饿,因以致病㾛。
疾苦欲尽知,终夜不安枕。
救灾无奇方,屡留太仓禀。
晚秋纵稍穫,餔啜仅馀沈。
青黄不接时,艰食行哀谂。
申命地方吏,吾意其悉审。
食尔无安肉,衣尔无安锦。
为民之父母,曰惟尔及朕。
子饿父则饱,于心其奚忍。
赈济期虽溢,更发我仓廪。博施慎无遗,庶苏彼?懔。
梗概示端倪,施行尚勤恁。
人力惟小补,仰望早稻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