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去岁灾,东较西为甚。
嗟嗟我黎民,啼饥缺餐饪。
石粉聊充饿,因以致病㾛。
疾苦欲尽知,终夜不安枕。
救灾无奇方,屡留太仓禀。
晚秋纵稍穫,餔啜仅馀沈。
青黄不接时,艰食行哀谂。
申命地方吏,吾意其悉审。
食尔无安肉,衣尔无安锦。
为民之父母,曰惟尔及朕。
子饿父则饱,于心其奚忍。
赈济期虽溢,更发我仓廪。博施慎无遗,庶苏彼?懔。
梗概示端倪,施行尚勤恁。
人力惟小补,仰望早稻稔。
两浙去岁灾,东较西为甚。
嗟嗟我黎民,啼饥缺餐饪。
石粉聊充饿,因以致病㾛。
疾苦欲尽知,终夜不安枕。
救灾无奇方,屡留太仓禀。
晚秋纵稍穫,餔啜仅馀沈。
青黄不接时,艰食行哀谂。
申命地方吏,吾意其悉审。
食尔无安肉,衣尔无安锦。
为民之父母,曰惟尔及朕。
子饿父则饱,于心其奚忍。
赈济期虽溢,更发我仓廪。博施慎无遗,庶苏彼?懔。
梗概示端倪,施行尚勤恁。
人力惟小补,仰望早稻稔。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命加赈浙省去岁被灾州县诗以示意》。诗中表达了对去年浙江地区受灾情况的关注与忧虑,特别是对百姓饥饿困境的深切同情。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去年浙江地区的灾情,尤其是东部地区受灾更为严重,百姓们啼饥号寒,甚至以石粉充饥,导致疾病频发。诗人感叹于百姓的疾苦,夜不能寐,思考如何有效救灾。
后半部分则提出了具体的救灾措施,强调不应有奇巧之方,而应充分利用国家粮仓储备。即使在晚秋收获之时,也需确保粮食充足,以免青黄不接时百姓难以度日。诗人呼吁地方官吏严格执行救灾政策,强调不应有遗漏,要尽力救助受困的民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人力有限的感慨,同时寄希望于早稻丰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救灾工作的重视。
山色苍寒云酿雪,旗亭据榻兴悠哉。
曲生正欲相料理,催唤风流措措来。
仲夏井泉溢,雨声集虚堂。
银竹泻高檐,静听何浪浪。
莲叶不受水,盘珠走低昂。
溽润逼衣篝,缝我新葛裳。
愧彼作田人,蓑笠排青秧。
出户懒著屐,扫地烧木香。
白昼生睡思,徐徐到羲皇。
梦觉闻鼓吹,草蛙怒方塘。
竹尾起寒烟,湿萤度微光。
邻翁闭门卧,中夕啼苍黄。
三日绝薪卖,积潦势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