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未得沧江外,衰残读药书。

圣朝优上秩,仁里许闲居。

树对枝相接,泉同井不疏。

酬章深自鄙,欲寄复踌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yángshìshàngshūrén
táng / yáo

wèicāngjiāngwàishuāicányàoshū
shèngcháoyōushàngzhìrénxián

shùduìzhīxiāngjiēquántóngjǐngshū
chóuzhāngshēnchóuchú

注释
沧江:泛指江河,这里可能象征着世俗或远方的追求。
衰残:形容年老体衰。
药书:古代医书,也可指养生之书。
优上秩:优厚的官职或地位。
仁里:指仁德的社区,有和谐宜居之意。
酬章:回信,酬答的诗文。
踌蹰:犹豫不决,徘徊不定。
翻译
未能远离沧江之外,年老体弱时研读药书。
在圣明的朝代,我有幸获得较高的官职,但在仁爱的乡里,我得以享受闲适的生活。
树木枝叶相连,泉水如同井水般亲密无间。
写下回信深感自惭,想要寄出又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恬淡的田园生活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开篇即写“未得沧江外,衰残读药书”,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

接着,“圣朝优上秩,仁里许闲居”两句,则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肯定和对个人安逸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圣朝”指代的是当时的政治环境,而“仁里”则是对居住地的美好称呼。

在下一联“树对枝相接,泉同井不疏”,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勾勒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酬章深自鄙,欲寄复踌蹰”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要通过书信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而犹豫不决。这一联既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交流,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恬淡生活的心境。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安逸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七十八

夺得骊珠即便回,小根魔子尽疑猜。

拈来抛向洪波里,撒手大家空去来。

(0)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四十七

背触非遮护,明明直举扬。

吹毛虽不动,遍地是刀枪。

(0)

方敷文请升堂举那吒太子因缘

骨肉都还父母了,不知那个是那吒。

一毛头上翻身转,一一毛头浑不差。

(0)

自题秋娘曲后并柬瘿公

君亦无端赋秀兰,为渠簌簌泪阑干。

明知别有榴花恨,只作钱塘老倅看。

(0)

偈颂二十二首·其十

日暖喷庭花,风轻摇岸柳。

双林入灭老臊胡,至今犹露摩胸手。

(0)

偈颂二十二首·其十三

白蘋洲畔,红蓼岸头。渔人得意,拨动孤舟。

飞起一行两行塞雁,漾开七个八个沙鸥。

丝纶在手,随放随收,时有金鳞上直钩。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