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三》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三》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

斫畬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0)
翻译
在北方的冯都使官邸,他高高的书斋俯瞰着一片河川。
你擅长疏导细细的石块建造水渠,我也想在池塘中蓄一汪清泉。
我们的枕头和带子都是相似的,简朴的生活设施这里都有。
开垦荒地需要花费不少时日,解开缆绳的日子却难以预料。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就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俯瞰众生的境界。"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其中“子”和“吾”互文见义,既表明了对儿女的期望,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的“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则是说诗人的日常用品和农间的柴草都很相似,这里的“相似”并不是简单的形象上的类同,而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适应与融入。"斫畬应费日,解缆不知年"则描绘了一种安逸自得的农耕生活,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了对时间的淡然,不再过分关注世俗的纷扰和岁月的流逝。

整体来看,这些诗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一种宁静、自在的心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深远,体现了唐代诗风的一种典范。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後圃杏花

小树手初种,当年花便稠。
拣枝那忍折,绕径秪成愁。
淡了犹红在,留渠肯住不。
无端万银竹,判却一春休。

(0)

惠泉分茶,示正孚长老

寒泓不到十余年,老眼重看意惘然。
漱裂苍崖王龙口,堕成清镜雪花天。
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
珍重赞公惊久别,且谈诗句未谈禅。

(0)

寄题程元成纷事山居三咏·葵心堂

人笑戎葵定自痴,不愁曦景蚕兼迟。
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
卫足平生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
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

(0)

寄题程元成纷事山居三咏·揽有亭

葵心一岫卓南涯,秀野诸峰走北来。
中起新亭双奄有,尽驱景物四边回。
木居士作煨尘叹,孤竹君真梁栋材。
知有此亭无此样,并烦与可洒松煤。

(0)

寄题开州史君陈师宗柴扉

屋是第一把,门是柴一束。
是间著宇宙,太仓半粒粟。
五闻陈家扉,样似陶家屋。
孤松不须双,五柳何用六。
竹篱东复东,添种数丛菊。
剩肯蚕皈来,盈尊酒初绿。

(0)

寄题刘疑之坟山壮节亭,用辘轳体

见了庐山想此贤,此贤见了失庐山。
胸中书卷云凌乱,身外功名梦等闲。
一点目光牛背上,五弦心在鴈行间。
欲吟壮节题崖石,笔挟风霜齿颊寒。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