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吾曾品玉泉,篾编鼎每就泉煎。
到斯那得忘数典,於此何妨偶讨前。
从谂茶存谁解吃,宗苍图补竟长眠。
了知一切有为法,泡影空花若久全。
第一吾曾品玉泉,篾编鼎每就泉煎。
到斯那得忘数典,於此何妨偶讨前。
从谂茶存谁解吃,宗苍图补竟长眠。
了知一切有为法,泡影空花若久全。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听松庵竹垆煎茶叠旧作韵(其二)》。诗中以煎茶为题,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第一吾曾品玉泉”,诗人回忆起曾经品尝过玉泉之水的滋味,引出煎茶的主题。接着,“篾编鼎每就泉煎”描绘了煎茶的场景,使用简陋的竹编茶具在泉水旁煎煮茶叶,体现了朴素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亲近。
“到斯那得忘数典,於此何妨偶讨前”两句,诗人在此地仿佛忘记了历史的繁复,只是偶尔回溯过去,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对过去的怀念交织的情感。
“从谂茶存谁解吃,宗苍图补竟长眠”这两句,通过询问谁能真正品味茶的韵味,以及对宗苍图的补全与长眠的对比,隐含了对人生短暂与艺术永恒的思考,以及对逝去事物的感慨。
最后,“了知一切有为法,泡影空花若久全”两句,诗人领悟到世间万物皆为有为法,如同泡影、空花一般短暂易逝,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煎茶这一日常活动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自然、艺术以及时间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东洋兵气森如霜,破敌无声如虎狼。
一拳海上黑丸地,地窄不足供回翔。
数军弹压有馀势,狰狞恶貌惊洪荒。
谁知绿林多豪客,小丑不量出跳梁。
昼在山场夜城郭,凌空蔽日如飞蝗。
一指障目无泰山,劫夺民家穿营房。
洋兵瑟缩不敢出,有如猛虎畏群羊。
四围鸣炮声汹汹,两傍列炬光煌煌。
小寇由来过大敌,正正旗鼓阵堂堂。
入室横行无所惧,往复倒橐又翻曩。
委蛇欲退不遽退,辄向营头鸣数枪。
行人复说大坪山,白日出劫洋兵行。
初谓一吼噤万窍,谁知满身生烂疮。
南北烟尘复四起,兵且难行况善良。
呜呼绿林客,恨不为国出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