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寒如此,何人立钓矼。
不知身入画,独自影临江。
未必鱼吞粒,惟应鹭作双。
风吹沙皓皓,天阔水淙淙。
归去村边路,看来缆失桩。
夜深谁访旧,推月倚蓬窗。
一雪寒如此,何人立钓矼。
不知身入画,独自影临江。
未必鱼吞粒,惟应鹭作双。
风吹沙皓皓,天阔水淙淙。
归去村边路,看来缆失桩。
夜深谁访旧,推月倚蓬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独钓寒江雪的静谧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寒冷与宁静之美。首句“一雪寒如此”直接点明了环境的寒冷,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接着,“何人立钓矼”一句,引出一位孤独的垂钓者,他仿佛是这寒冷世界中的唯一生命,静静地站在钓鱼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
“不知身入画,独自影临江”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接下来,“未必鱼吞粒,惟应鹭作双”则通过对比,表现了垂钓者的孤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鱼儿或许并未被吸引,但白鹭的出现却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和谐。
“风吹沙皓皓,天阔水淙淙”描绘了风起时沙粒飞扬、天空广阔、江水潺潺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寂静与辽阔。最后,“归去村边路,看来缆失桩。夜深谁访旧,推月倚蓬窗”四句,表达了垂钓者结束一天的垂钓后,返回村庄的宁静场景,以及夜晚独自倚窗的孤独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寒江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交融,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哲思。
征车晓出高唐城,行行数里天未明。
晨星灿烂渐东上,银河淡荡将西倾。
山寺疏钟云外度,马蹄踏遍溪桥路。
轻裘冷烈怯霜风,旷野冥濛滃烟雾。
东方向曙海气寒,沧波拥出黄金盘。
阳乌空中曜灵彩,六合瞥素馀霞丹。
穷壑阴霾尽消没,万象森森毕呈出。
淑气冲融满太虚,一览顿令豁胸臆。
驱驰渐远村落稀,栖鸟飞鸣绕树枝。
儿童处处候樵牧,烟火家家勤早炊。
车从伦镇暂停毂,三五村翁献醽醁。
咨询风俗近何如,咸道身閒衣食足。
安得天下苍生皆若斯,端为吾皇颂清穆。
陈生小隐读书处,白塘远隔青山墅。
地接沧浪九曲烟,门迎壶翠双峰雨。
寂寂幽栏鸟雀閒,草堂昼掩青松关。
冲朝猿鹤来何事,落日渔樵相与还。
清溪月出弦高调,盘石风来可垂钓。
山鸟声中彭泽吟,海鸥影里苏门啸。
年来为客意都迷,眼前几负沧洲期。
片帆明日武陵去,桃花笑杀归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