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闻新蝉寄李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往年六月蝉应到, 每到闻时骨欲惊。"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每当六月听见蝉鸣声时,内心的震撼与惊奇。"往年"表明这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而"每到"则强调了这种感受的频繁发生和深刻程度。蝉声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是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一个象征。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这两句诗则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的感受。"今日槐花还似发"表明现在的自然景观似乎与往年相似,但"却愁听尽更无声"却透露出诗人的忧虑和失落,尽管蝉鸣声依旧存在,但是它已经无法再引起诗人内心的震撼。这里的"愁"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担忧,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蝉鸣声和槐花,巧妙地勾勒出时间流逝与个人情感之间微妙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
冽彼井泉,莲华斯名。有美一人,于焉载沈。
夫也不二,昊天曰明。父之我爱,曷慰我心。
冽彼井泉,莲华其号。有美一人,于焉是蹈。
琴瑟既合,载言载笑。父母不允,中心悼悼。
有冽彼泉,弦歌之东。所谓伊人,宛在其中。
我心既得,皇恤我躬。匪一死之,义之从容。
有冽彼泉,在弦歌内。所谓伊人,之死靡悔。
人孰不死,我无昧昧。是心之存,炯千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