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玉愁居帝里贫,南行无罪似流人。
橘村篱落香潜度,渐觉生衣不著身。
桂玉愁居帝里贫,南行无罪似流人。
橘村篱落香潜度,渐觉生衣不著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帝都却因贫困而忧虑的主人公,他南行时仿佛成了无辜的流放者。诗中的“桂玉愁居帝里贫”一句,以“桂玉”比喻珍贵之物,暗喻主人公虽身处繁华之地,却深陷贫困之中,愁苦不堪。接着,“南行无罪似流人”则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无辜与无奈,仿佛是被冤枉的囚徒,被迫踏上南行之路。
后两句“橘村篱落香潜度,渐觉生衣不著身”,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南行途中所见的景象。橘树环绕的村庄、篱笆间飘散的香气,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然而,随着行程的推进,主人公逐渐感到自己如同脱去了束缚的衣物,身心得到了某种释放和解脱,暗示着他在精神上找到了某种慰藉或自由。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在困境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体验。
蜀王府中制奇扇,镂边饰宝泥金面。
龙函捧献明光宫,赐之彩币兼华宴。
来往星驰驿骑劳,低锡才人最恩眷。
吴门巧作素白良,欺霜妒月凝辉光。
图山写石各工意,八分草圣争誇长。
后有文翰林,前有祝京兆。
二老相持称墨妙,文翁二子颇克绍。
迩来幼海周山人,太仓王郎贤缙绅。
操觚往往宗晋法,挥洒不与庸流邻。
君不见六月城西古寺中,凉风到处绿阴浓。
山僧笑指乘骢客,汗湿纱衣日几重。
拿舟出东城,秋高气应肃。
虽无龙山境,华林亦不俗。
双池水清白,于以濯缨足。
飞觞坐苔石,寒泉荐幽菊。
乃登梁朝塔,观海望天目。
诸贤快先步,嗟予苦蜷局。
不及终雅兴,徙倚阑干曲。
分题寄游胜,抛砖引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