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慈圣皇太后挽词·其三》
《慈圣皇太后挽词·其三》全文
宋 / 文彦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榆輴渐出金门远,兰膳深悲玉座空。

奕叶舜华推至孝,前朝文母继清风。

柏城郁郁依嵩北,石阙隆隆镇洛东。

白发老臣何以报,日期西去扫山宫。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彦博为悼念慈圣皇太后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充满了对慈圣皇太后的深切哀思与崇敬之情。

首句“榆輴渐出金门远”,以“榆輴”象征逝者,暗示慈圣皇太后已离世,而“金门”则代表皇宫,表达出她离开皇宫,走向永恒的意境。“兰膳深悲玉座空”一句,通过“兰膳”和“玉座”的对比,强调了慈圣皇太后在世时的尊贵与现在皇宫的空寂,表达了深深的哀痛之情。

“奕叶舜华推至孝,前朝文母继清风”两句,赞美慈圣皇太后如同古代的孝女舜华一般,对先帝的孝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同时,她也继承了前朝文母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这里运用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柏城郁郁依嵩北,石阙隆隆镇洛东”描绘了慈圣皇太后安息之地的景象,柏城和石阙象征着她的陵墓,嵩北和洛东则是地理方位,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最后,“白发老臣何以报,日期西去扫山宫”表达了作为老臣的文彦博对慈圣皇太后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他自知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份情感,只能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前往陵墓,为她清扫宫殿,以此寄托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表达了对慈圣皇太后的哀悼之情,也展现了文彦博对她的尊敬与怀念,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悼念之作。

作者介绍
文彦博

文彦博
朝代:宋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
猜你喜欢

门前草满无无老,床底钱多有有娘。

(0)

夏雨率成呈邑中诸公

片云飞暮雨,潇洒小亭閒。

细响疏芜里,微凉坐卧间。

已深池际水,更绿枕前山。

未敢劳车马,柴扉且闭关。

(0)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二十七降寇

唯将德化欲销兵,长笑长平恣意坑。

更想太丘行小惠,何如言下济群生。

(0)

新安郡北百馀里即黄山西北有峰高出颇类大华因目为小华山前郡守才客题咏至多偶登斯楼因成一绝

雪晴雨霁潼关道,仙掌分明几度逢。

可料新安郡楼上,黄山深处见三峰。

(0)

江南杂题·其十七

小槛云低处,高廊雨过时。

鹿胎含笋箨,猿臂长松枝。

旧匣藏钩轸,沉查骨钓丝。

平生心未远,徒欲效鸱夷。

(0)

江南杂题·其七

五里波沿郭,扁舟棹到门。

水经春雨涨,山近夕阳温。鸂?穿芦叶,蟛蟖上竹根。

忧来欲谁话,犹赖酒盈樽。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