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帆张一半,却不借天风。
水月好时得,江潮生处通。
闲吟疑放浪,高坐直浮空。
可笑操舟者,双眸与世同。
此帆张一半,却不借天风。
水月好时得,江潮生处通。
闲吟疑放浪,高坐直浮空。
可笑操舟者,双眸与世同。
这首明代诗人屈修的《半帆》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通过“半帆”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此帆张一半”,开篇即点题,描绘了一艘船上的帆只展开了一半,未完全张开的状态。这不仅勾勒出一幅动态的画面,也暗示了航行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预示着旅程并非一帆风顺。
接着,“却不借天风”,进一步揭示了帆未完全张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风力,或是船员有意控制,或是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一句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智慧的肯定,同时也引出了下文对水月、江潮的描述。
“水月好时得,江潮生处通”,这两句描绘了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船只得以顺利航行的情景。水月指的是清澈的水面映照着月光,江潮则是指江面因潮汐而产生的波浪。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隐喻了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闲吟疑放浪,高坐直浮空”,这两句转而描写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悠闲地吟诵诗歌,仿佛是在放浪形骸,但实际上,他的心灵却如同高坐在虚空之中,超脱于尘世的纷扰之外。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最后,“可笑操舟者,双眸与世同”,诗人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对操舟者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操舟者的眼睛与世俗相同,没有看到自己所追求的更高境界。这句话既是对操舟者的提醒,也是对所有人的反思,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物质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综上所述,《半帆》这首诗通过对“半帆”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生活智慧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离乱从头说。
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
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
亏杀我、一星星发。
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
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
把当时、一椿大义,拆开收合。
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
这话霸、又成痴绝。
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
淝水破,关东裂。
钱王霸图成时,多应是百年遗树。
羞将高古,为渠遮映,鱼盐调度。
且向空山,趁时多事,四垂盘踞。
算兴衰坐阅,权奇磊块,世间□,□斤斧。
又见当天明圣,便弹丸、也难分土。
一番整顿,旧家草木,新来雨露。
铁石心肠,叫龙根干,亭亭天柱。
纵茯苓下结,茑萝高际,怎堪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