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匡山久,依稀谷口云。
溪声自相答,潭影此中分。
倦羽思幽托,高飞势绝群。
路寻松顶出,钟磬下方闻。
不到匡山久,依稀谷口云。
溪声自相答,潭影此中分。
倦羽思幽托,高飞势绝群。
路寻松顶出,钟磬下方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栖贤寺,拜见天和尚时所见所感的场景。首句“不到匡山久”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至此地的感慨,接着“依稀谷口云”描绘了山谷间隐约可见的云雾,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溪声自相答”生动地展现了溪流潺潺,仿佛在彼此应和,赋予自然以生命。“潭影此中分”则描绘了清澈的潭水倒映着四周景物,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对比,展现了山水之美。
“倦羽思幽托”一句,诗人以倦鸟比喻自己,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高飞势绝群”则通过鸟儿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超越,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状态下的内心世界。
最后,“路寻松顶出,钟磬下方闻”描绘了诗人沿着山路攀登至松树之巅,同时远处传来的钟磬之声,既表现了修行者的静谧生活,也暗示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古香润泽涵古石,古色斑斓韬古铁。
精神会聚合成图,此册宝之无缺折。
太丘世德洵多贤,贻厥诚于金石坚。
龙尾确是宋时物,未知赤冶当何年。
传砚果何意,经史同在笥。
但教世世守笔耕,宝田即在方寸地。
传刀系有心,意较吕虔深。
三公早信梦符日,珍重文身百炼金。
遥遥旷代承遗泽,况复摩挲见手迹。
什袭长为善刀藏,展卷犹应捧砚泣。
琴鹤相随五马来,文事武备殊恢恢。
愿公多铸农家器,长无恶岁熙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