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
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已嗟良璧毁,安识古松姿。
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
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
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已嗟良璧毁,安识古松姿。
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标题为《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诗中,诗人通过对李卫平山居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先贤品格的追思。
首句“当时植珍木”暗示了昔日山居主人对环境的精心营造,珍视自然与艺术的结合。次句“岂是昧前规”则表明,这种做法并非盲目,而是遵循了前人的智慧和传统。
“废宅长春草”描绘了山居废弃后,自然生命力的顽强,春草茂盛,显示出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故山存旧碑”则聚焦于留存的古碑,象征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痕迹。
“已嗟良璧毁”表达了对珍贵文物或人才遭损的惋惜,而“安识古松姿”则进一步强调了对那些未被发掘的高尚品质的想象和怀念。
最后两句“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以“叔子”代指李卫平,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敬仰和自己的内心共鸣,这种情感只有诗人自己能体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寓言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杰的缅怀之情。
颍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仍得治仙乡。
梦回枕上黄粱熟,身在壶中白日长。
每恨老年才已尽,怕逢诗敌力难当。
知君欲别西湖去,乞我桥南菡萏香。
荧荧灯火临书卷,续续蛙声入桂林。
背后曲肱眠小子,床头酌酒服玄参。
木香架下春未饶,累累丛蕤方弄娇。
含香不吐有时发,只须十日晴光牢。
满腔酝藉固有在,花心雅欲投金焦。
逐时消遣老者事,颇与酒兴无花妖。
不妨掇缬细咀嚼,与知味者相招邀。
而况逢迎骨肉亲,酒无清浊和粕浇。
百年此乐能几日,今日何日是花朝。
谁知醉无以将还自愧,终不如独醒君子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