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群。
鸟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群。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遵式的《酬伉上人》,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超然心境。首句“鸟外清閒极”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暗示了诗人身处山林之中,享受着清闲的生活。第二句“谁能更似君”表达了对上人(可能是指另一位僧侣或知己)的敬仰,认为无人能及他的清静与自在。
接下来,“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进一步刻画了山中生活的细节:晴天时,山色清晰可见;夜晚,瀑布声在寂静中回荡,增添了山居的神秘感。
“拾句书幽石,收茶踏乱云”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在石头上书写诗句,漫步于云雾缭绕的山间,显得悠然自得。最后一句“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群”,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在江边度过平静无事的生活,甚至愿意放弃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与宁静的心境,体现了禅宗崇尚的简静生活哲学。
冬温气苦盭,玄冥未书勋。
薄雪殿馀腊,一夜收楚氛。
欢欣想农圃,润泽到蒿芹。
我亦破晓出,唤客来卷云。
苍苍西山树,栖此万鹤群。
爽气入病眼,幽怀惬前闻。
意到自举酒,语多祇论文。
薄莫势未已,飞花复缤纷。
还将萧瑟声,一一付竹君。
洗盏且更酌,清绝未酣醺。
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
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
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
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幽寻。
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
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
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
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