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
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
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
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幽寻。
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
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
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
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
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
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
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
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幽寻。
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
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
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
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忆旧游》。诗中通过对大都长春宫(即旧时太极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 这几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方壶(一种古代容器)被绿意盎然的植被环绕,太极宫中透出柔和的光辉,积雪刚刚融化后的清新气息。
"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 这里则是描写大门敞开、黄土道路显现,以及春意盎然的景色和飞鸟穿梭于碧空之中。
"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 古老的台榭被茂密的琪花所掩映,诗人轻抚着衣袖,触摸到寒冷的星辰。
"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幽寻。" 玉般冰冷的山坡,金碧辉煌的宫殿,以及人迹罕至的幽静之地,都让诗人陷入深沉的回忆与探索中。
"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 诗人自嘲来去匆匆,对着千年古迹,却只能听到沉默的声音。诗中提到“别有长生路”,暗示对永恒生命的向往;而后又转为观察花开花落,无论何处,春天总是无处不在。
"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 露台(露台指露天下的高台)中蕴藏着神秘的精华,隔着河流呼唤着翠绿色的鸟儿。在诗人心中,回忆中的归途仍旧清晰,那时穿越的鹤衣和散落的影子,都化作了云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深情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木柴僵落白草摧,禾麻残立如枯骸。
邪气袭逆中结轖,涊汗不待《七发》枚。
焦头颇苦张火伞,炙肤无乃团冰台。
大漠骄阳四千里,沙石烂煟如烧灰。
使者饮泉渴不择,候吏背血谁矜哀。
九边畏官甚于魃,岂待荒旱生椎埋。
我知酷虐匪天意,道逢牛喘犹低回。
东南更闻厄霖潦,忧勤何日尧眉开。
太息年时论边事,疏成殿阁凉风来。
桂林之高高接天,奔湍直泻无盘旋。
一气贯注四百里,小舟跕跕如飞鸢。
行过昭平势渐狭,山形屈曲同巫峡。
一线涛飞万丈高,洪流竟被青山胁。
初犹伛偻循山根,渐进豁朗开重门。
雷霆风雨一时作,白日遁匿天为昏。
篙师使篙如使笔,大敌当前神暇逸。
事惟扼要始争奇,须知斗巧不斗力。
大石耸立凌船头,狰狞怒欲求攫舟。
从容一篙拨之走,水懦何敢须臾留。
出峡回头望峡口,波声终古成狂吼。
顽云下垂腥风粗,峡门开闭痴龙守。
夫容倒垂作奇石,春流日漱灵根白。
下削云肤几千尺,东宕鸟啼西宕闻。
云窗雾阁参差分,美人离立锦绣裙。
振衣直出烟萝上,翳竹盘松各殊状。
万壑千岩郁相向,蜡屐颇愧阮步兵。
安得秋携双玉笙,云石峰头吹月明。
千秋高举寻遐契,流水浮云看世事。
樵风可乘休入市,廿年心力未著书。
名山笑我当何如,白头与子来结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