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未易归,悄步庭中间。
蝉鸣高树枝,鸣声一何閒。
何知金飔袭,微质坐来捐。
世末竟难期,焉在誇少年。
亮无根株固,误使百忧煎。
白日未易归,悄步庭中间。
蝉鸣高树枝,鸣声一何閒。
何知金飔袭,微质坐来捐。
世末竟难期,焉在誇少年。
亮无根株固,误使百忧煎。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偶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首句“白日未易归”表达了时光流逝之感,暗示了诗人对光阴荏苒的感慨。接下来,“悄步庭中间”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庭院的场景,透露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蝉鸣高树枝,鸣声一何閒”通过蝉鸣声的悠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蝉鸣虽闲适,但诗人却意识到“何知金飔袭”,暗示着不期而至的秋风带来了萧瑟和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微质坐来捐”进一步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诗人感叹自己的存在如同蝉的微躯,随时可能消失。
“世末竟难期,焉在誇少年”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不再执着于夸耀青春年华。最后两句“亮无根株固,误使百忧煎”直抒胸臆,诗人认识到生活的根基并不稳固,忧虑和困扰如影随形,使得生活充满了苦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寓言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