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阒寂子云居,径绕长廊落木疏。
此地何人曾面壁,晚云晴护一床书。
山门阒寂子云居,径绕长廊落木疏。
此地何人曾面壁,晚云晴护一床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首句“山门阒寂子云居”,开门见山地点出地点——一座寂静的寺庙,名为子云居。次句“径绕长廊落木疏”,通过描述蜿蜒的路径围绕着长廊,以及稀疏的落叶,营造出一种幽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氛围。接着,“此地何人曾面壁”,提出一个问题,引人思考,此处是否曾有高僧在此静坐修行,面对墙壁冥思苦想。最后,“晚云晴护一床书”,以晚霞和晴空作为背景,保护着书桌上的书籍,既寓意着知识的守护,也象征着对智慧的敬畏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想象性叙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宁静、智慧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知识传承者的怀念与敬仰。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此情终古难死。
齐眉偕老愿,又谁料、槁砧已矣。
忆结发恩深,泪痕如洗。应无悔。
黄泉碧落,追寻两地。日暮。
啼煞杜鹃,早芳魂一缕,随即归去。
璇闺完大节,女贞花、留芬彤史。坤维正气。
似古井澄清,波澜不起。歌楚些。
冢间松柏,定生连理。
意绪恹恹,无可奈、昼长人困。
镇日里、春阴黯澹,空庭悄静。
嫩绿如茵铺鲜砌,落红成阵迷芳径。
知连朝、细雨酿春寒。清明近。花易谢,春将尽。
人易老,时偏迅。惹闲情万种,工愁善病。
人面东风空结想,年华流水都成恨。
古今来、薄命属红艳,真堪信。
嫦娥爱客。怕素月一天,人眷乡国。
何处琼楼玉宇,露华空白。
八荒都入西风里,说良宵、阴晴共色。
蛰虫千足,雄虺九首,去年天窄。渡浩劫,辽空四碧。
又桂香成海,今夕何夕。花好月圆人健,此情谁觅。
悠悠独秀峰头路,泛花潭、先办蓑笠。
所思何限,燕山吴水,旧交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