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
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一身。
一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
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
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
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
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
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一身。
一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
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
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
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
此诗《感春杂咏八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功业与品德的追忆与反思。
首句“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诗人独自坐着,手中拿着书籍,心中满是对古代贤人的思念。这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阅读与思考中的场景,流露出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
接着,“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一身”两句,赞美古代伟人不仅建立了广阔的疆域,更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里强调了功业与道德并重的重要性。
“一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指出如果个人的治理都不善,那么如何能使广大的九州得到仁爱的传播?这反映了诗人对个人责任与社会影响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两句,以水积成深渊为例,说明积累的重要性,并以此鼓励人们不必担心地位或财富的低微,只要持续努力,终将有所成就。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则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坚持的重要性。只有像秋天的果实那样坚实,才能在春天的树木中脱颖而出。
“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表达了诗人面对外界的劝告时,虽然客人们各有所说,但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是那些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
最后,“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点明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即使朋友不多,但只要有真挚的情感交流,就能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古代伟人的缅怀,也有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友情价值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