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心丹诀·其一》
《心丹诀·其一》全文
唐 / 良价   形式: 古风

吾有药,号心丹,烦恼炉中炼岁年。

知伊不变胎中色,照耀光明遍大千。

开法眼,睹毫端,能变凡圣刹那间。

要知真假成功用,一切时中锻炼看。

无形状,无方圆,言中无物物中言。

有心用即乖真用,无意安禅无不禅。

亦无灭,亦无起,森罗万像皆驱使。

不论州土但将来,入此炉中无不是。

无一意,是吾意。无一智,是吾智。无一味,无不异。

色不变,转难辩,更无一物于中现。

莫将一物制伏他,体合真空非锻炼。

(0)
鉴赏

这首诗《心丹诀(其一)》由唐代高僧良价所作,以“心丹”为喻,阐述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修炼与转化之道。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旨在引导读者理解内在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过程。

首先,“吾有药,号心丹”,诗人以“心丹”作为修行的秘钥,暗示通过内心的修炼可以达到精神的净化与提升。接下来,“烦恼炉中炼岁年”,形象地描绘了在修行过程中,烦恼如同炉中的杂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与净化,才能达到心灵的纯净状态。

“知伊不变胎中色,照耀光明遍大千”,这里强调了内在本质的恒定与不变,即使在修行的过程中遭遇各种挑战与变化,内在的核心本质依然如初,如同永恒的光明照亮整个宇宙。这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真我”与“本性”的深刻见解。

“开法眼,睹毫端,能变凡圣刹那间”,诗人进一步阐述了通过开启智慧之眼,能够瞬间洞察世间万象,从平凡转变为神圣,体现了修行者在瞬间实现心灵的飞跃与升华。

“要知真假成功用,一切时中锻炼看”,这句话强调了辨别真伪的重要性,以及在任何时刻都应保持自我修炼的态度,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修行的宝贵机会。

“无形状,无方圆,言中无物物中言”,这一段描述了修行的境界超越了形式与界限,语言本身也成为了表达真理的工具,意味着真正的智慧与真理超越了表面的形式,存在于万物之中。

“亦无灭,亦无起,森罗万像皆驱使”,诗人在此表达了万物皆空,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的,而修行者的心灵却能驾驭这一切,体现了佛教中“空性”的哲学思想。

最后,“不论州土但将来,入此炉中无不是”,这句话鼓励修行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将自己置于修行的“炉火”之中,不断磨练与提升自我,最终都能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首诗以“心丹”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与象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修行的精髓,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净化、智慧的觉醒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作者介绍

良价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十二声诗·其六棋声

竹楼新雨过,馀响杂楸枰。

静到无言处,悠然感物情。

子疏机转密,手重敌还轻。

历历虚窗入,须臾几战争。

(0)

山居杂咏·其十四织屦

老来生计拙,织屦学于陵。

拨草明朝路,编蒲昨夜灯。

过桥逢孺子,度岭识归僧。

从此狞如虎,孤峰可共登。

(0)

后七问·其五问夜

孤灯坐终夕,坐久灯力微。

晓漏知多少,邻鸡闻庶几。

病躯慵下榻,花气促披衣。

笑问儿童道,晨星稀未稀。

(0)

十放诗·其六放鹤

山中有高士,共住一年年。

短榻寒连影,孤灯夜立禅。

神交天地外,怅别秋风前。

大笑出门去,閒云何处边。

(0)

闻雁杂咏·其二十抱膝闻雁

枯禅长抱膝,兀坐到更阑。

何处双飞翼,频惊五夜寒。

繁音归碧落,馀响入蒲团。

为语嗷嗷者,微生寄迹难。

(0)

九秋杂咏·其四秋钟

寂寞秋原寺,霜钟韵最幽。

数声生殿角,一夜白人头。

皛皛月当枕,萧萧风满楼。

何能此时节,还起景阳愁。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