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坐终夕,坐久灯力微。
晓漏知多少,邻鸡闻庶几。
病躯慵下榻,花气促披衣。
笑问儿童道,晨星稀未稀。
孤灯坐终夕,坐久灯力微。
晓漏知多少,邻鸡闻庶几。
病躯慵下榻,花气促披衣。
笑问儿童道,晨星稀未稀。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独坐的情景,通过孤灯与时间的流逝,以及对晨光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敏感。首句“孤灯坐终夕”,直接点明了主题——深夜的孤独。接着,“坐久灯力微”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灯油即将燃尽的状态,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通过“晓漏知多少,邻鸡闻庶几”两句,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外界,通过听觉感知到时间的推移,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病躯慵下榻,花气促披衣”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病体使得诗人不愿动弹,只能在花香中寻求一丝安慰,但又因担心夜深寒凉而不得不披衣,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更加凸显了孤独的深刻。最后,“笑问儿童道,晨星稀未稀”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对晨光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这一问,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界的观察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生活情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时间、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动人。
昔我去国日,当君出守年。
浔阳九派水,牂牁万里天。
谁知廿载隔,共此一壑泉。
中间君诣阙,田盘少留连。
而我卧故邱,翠微梦如烟。
慈仁寺今烬,顾祠能独全。
因忆枣花卷,何时续墨缘?
顷登水云亭,望古风涛边。
三宿那免恋,酒阑逾缠绵。
欲从君人城,愁闻鼓填填。
今夕月有食,不如江上眠。
君行渡此江,我会杖孥前。
回看大顶石,有诗请留镌。
僧堂晚出坐松根,梵寂钟残净客魂。
当日忘言两居士,只今牵梦一山门。
旧游回味真难再,末劫深临倘有存。
终拟入山寻宿约,塔前勤礼佛慈恩。
烈士甘徇名,贪夫则徇财。
不谓俊及流,兼妙然蠡才。
寥翔忽下集,洽狎鸱无猜。
烈烈贞妇操,高筑怀清台。
古疾未有此,岂日非怪灾。
儒服捐一耻,维绝惊天摧。
凄其衡门下,商歌出荒莱。
曲肱无一饱,吐食盈琼瑰。
芒然群刺天,饥凤孤徘徊。
天寒竹实尽,凄我千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