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暄庭院芭蕉展,不解愁悰。暗绿帘栊。
时漏斜阳一缕风。销魂不在春归路,春去无踪。
细草香茸。祗在屏山梦影中。
微暄庭院芭蕉展,不解愁悰。暗绿帘栊。
时漏斜阳一缕风。销魂不在春归路,春去无踪。
细草香茸。祗在屏山梦影中。
这首《采桑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和主人公内心的微妙情感。开篇“微暄庭院芭蕉展”,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庭院的温暖与生机,芭蕉叶舒展开来,充满了生命力。接着,“不解愁悰”一句转折,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并非外界景象所能完全映射,她的心中似乎有着难以言说的忧愁。
“暗绿帘栊”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环境的幽静与深邃,绿色的窗帘半掩,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时漏斜阳一缕风”则通过夕阳的余晖与微风的轻拂,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温柔力量融入其中,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
“销魂不在春归路,春去无踪”这两句是全词情感的集中体现,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与无奈。春日的离去无声无息,如同销魂一般,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与哀愁。这里的“销魂”不仅指春日的消逝,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青春岁月或某种情感的留恋与不舍。
最后,“细草香茸。祗在屏山梦影中”以细草的香气和屏风后的梦境作为收尾,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细草的香气虽美,却只能在梦中寻得,现实中的美好往往难以触及,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深处情感世界的探索与表达。
青天志欲骑长虹,半生双眼四海空。
题诗远寄广成子,笔力万仞摇崆峒。
前年鹤背乘天风,翻然回首江之东。
束书归隐黄山中,山中偶遇浮丘翁。
人生寰宇总过客,呼酒浇愁醉李白。
十亩耕云种紫芝,酣歌击石嫌春窄。
招浮丘,乾坤到处堪遨游。
丈夫有志身徇国,逢时无意干封侯。
皇天恩泽盈遐陬,忍视吴楚森戈矛。
黄金白璧岂足尚,我爱文章有官样。
长篇欲向庵壁题,凭陵豪气三千丈。
住庵道人请书壁,秃毫轰雷停不得。
飞香洒雪淋漓湿,一夜寒风瘦蛟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