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后,相与解衣濯足,因咏韩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乐而忘其在数百年之外也。次其韵》
《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后,相与解衣濯足,因咏韩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乐而忘其在数百年之外也。次其韵》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终南太白横翠微,自我不见心南飞。

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

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

穷探愈好去愈锐,意未满足枵如饥。

忽闻奔泉响巨碓,隐隐百步摇窗扉。

跳波溅沫不可向,散为白雾纷霏霏。

醉中相与弃拘束,顾劝二子解带围。

褰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

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

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

(0)
注释
终南:终南山。
太白:太白峰。
翠微:青翠的山色。
自我不见:我的心像鸟儿飞向南方。
心南飞:内心的向往。
古县:古老的县城。
山麓:山脚。
野水:野外的溪水。
清滑:清澈流畅。
须臾:片刻。
行人稀:行人稀少。
醉中:在醉意中。
拘束:束缚。
二子:两个同伴。
带围:衣带。
褰裳:撩起衣裙。
插两足:踏入水中。
飞浪:飞溅的浪花。
冲人衣:打湿衣服。
麋鹿:野生的鹿。
丰草:茂盛的草丛。
玉勒:金饰的马勒。
黄金鞿:金制的马缰。
易此乐:换取这种乐趣。
从我归:跟随我回去。
翻译
终南山的太白峰直插青天,我的心却像鸟儿向南飞。
行走在古老的县城和山脚下,野外的溪水清澈,溪里的鱼儿肥美。
很快过溪踩着乱石,山色渐近,行人稀少。
越往深处探索越好,心情越发急切,内心不满足就像饥饿一般。
忽然听到湍急的泉水冲击大臼的声音,远远地传来,震动了百步之内的窗户。
跳跃的波涛溅起水花,无法靠近,化作一片白茫茫的雾气。
在醉意中,我们忘却束缚,互相劝说两个同伴解开衣带。
撩起衣摆尝试踏入水中,飞溅的浪花打湿了我们的衣服。
你看那隐藏在丰茂草丛中的麋鹿,哪里会羡慕那些驾驭着金饰马鞍的人。
人生怎样才能换取这样的乐趣,天下又有谁愿意跟随我一同归去。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学大家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历山水的愉悦时光,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生活乐趣的高度评价。诗中的意境宽广,语言质朴而不失优雅。

首句“终南太白横翠微”直指诗人游历的地点——终南山和太白山,这些山名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它们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自我不见心南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飞扬跋扈,与外界的隔绝,这种境界让人联想到古代隐逸者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诗人在古老的县城和连绵的山脉间漫步,感受到野外清澈流淌的河水以及其中游动的肥美鱼儿。这些景象都极大地丰富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乐趣。在短暂的停留后,诗人选择跨越溪流,在乱石间前进,而随着山光的逐渐靠近,他所遇到的行人也变得愈加稀少,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隐喻了诗人在精神世界中的探索和孤独。

“穷探愈好去愈锐,意未满足枵如饥”表达了一种对于未知的无限渴望。诗人的内心充满着对自然美景的不断追求,这份追求如同饥饿一般无法得到满足。

随后,“忽闻奔泉响巨碓,隐隐百步摇窗扉”则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偶然听到的泉水声,如同巨大的磐石在回响,而这声音穿过山谷,每一步都能听到它轻轻撞击着山间的小窗。这一刻的发现,仿佛让诗人的心灵也跟随着泉水的节奏跳动起来。

紧接着,“跳波溅沫不可向,散为白雾纷霏霏”则是对这一自然奇观的进一步描写。奔腾的泉水形成了激荡的波涛和飞溅的水花,它们如同无法逼视的景象,而后又化作细小的白雾,弥漫在空中,这种景致让人不禁感叹自然之神奇。

“醉中相与弃拘束,顾劝二子解带围”则是诗人在这种自然美景和心灵交流中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他们在酒精的作用下放松了身心的束缚,与同行者一道,抛开了世俗的羁绊。

“褰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则是对这一自然美景和诗人身体感受的极致描写。诗人不顾一切地将脚步试探进入水中,而那飞溅的波涛甚至能够激起到人的衣摆。

“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鞍”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颂。在这片丰茂的草丛间,有麋鹿静静地栖息着,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华丽的玉镫和黄金马鞍,而这种对比又一次强化了诗中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

最后,“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则是对这一切自然美景和心灵体验的一种总结。诗人质疑人生为何不容易达到这种境界,并感慨于世间少有愿意与他一道返回到这份纯净之中的。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乐趣的一种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庭前海棠初开姜斋同赋

欲去还留又见花,强支衰槁对容华。

不香那复知金屋,有泪多应溅绛纱。

自笑一冬虚盼雪,豫愁明岁会移家。

平分半日输张籍,侧帽钩帘看晚霞。

(0)

次韵和叔明王孙谢荔支

王孙竞爽媲二苏,自相琢磨瑾与瑜。

十年寝馈山水窟,养就诗笔清而腴。

适来尝荔出新什,芳冽有若倾醍醐。

投桃区区辱琼报,使我惭汗淋襜襦。

溯从宣庙罢方贡,玉食久阙赪虬珠。

岭纡海迥况当暑,火伞熏灼逾红炉。

色香味变越三宿,奈此冰雪神人肤。

殊尤生世限时地,厥包坐让千木奴。

谁知奇肱巧创述,能缩亥步翔天途。

物同夷蹠异所需,火攻殃及民骇吁。

止戈南北傥混一,燥吻计晷频沾濡。

君谟之谱香山图,名品要自分精粗。

故园绕楼十数株,夏热犹足羞彤除。

炎风向阑树已洗,期以明岁心敢渝?

阳春难和且趁韵,莫笑拊玉声乌乌。

(0)

题杨子勤日知荟说讲义印本后

圣清极盛稽乾隆,十全五福基补桐。

初元日知裒少作,檃括四部光熊熊。

六传神孙缵祖绪,遁野听训畴司聪?

从臣奉敕上讲义,经纬经史观其通。

间徵前事藉毖后,长源敬舆孰与忠?

暝思晨写斋祓进,对越陟降孚渊衷。

廿年龙德有潜见,远蹑王迹都岐丰。

是编在御资出治,留副私邸星垂终。

改元臣齿正七十,门下称寿群希风。

聚珍排印旬月毕,为国龟鉴流无穷。

君之撰述重域外,匪独文同心理同。

圣功王道乍睹此,得勿纸贵沧溟东?

几馀讲筵本家法,嗫嚅世莫疑是翁。

(0)

秋草和味云·其二

一从凉吹转蓬科,拾翠无由近御河。

别后园林深积箨,旧时池籞冷残荷。

掘根险为饥鸿尽,剉荐能禁战马过?

头白王孙归得未,乱蛩如雨绕铜驼。

(0)

辛未九月十七日文文忠师祠生日作

为神知尚眷皇州,全局残阑及故邱。

强食无人抗封豕,苦心当日狎盟鸥。

萧条敢信馀王气,衰耄安能有远谋?

六十四年门馆旧,办香亲捧廿三秋。

(0)

赠郑苏盦

君昔避世淞江边,我寿以文今十年。

遗黎倒悬难未已,荧惑犯斗还播迁。

楼居感愤起赴阙,五载羁绁渤海壖。

朝婴夕侧命启沃,分我讲舌随之肩。

未明待漏午始退,挥洒百纸神逾间。

春花秋月肯放过,健步速嘱颜渥丹。

昨者渡海观日出,诗笔涤向华严湍。

高吟宣郁动三岛,六钧传视谁能弯?

我惭弟畜越周甲,晚及酬唱终力孱。

夙闻翁山论臣靡,造物报人报其天。

靡也胸中宇泰定,虽极耄老其天全。

报以寿耇岂偶尔,此理取證蒙庄言。

君曰吾自师邹峄,善养吾气常浩然。

斯语君尝以期我,集义无馁同勉旃。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