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笋淩空出,参差翠霭多。
还承天上露,入夜浣星河。
玉笋淩空出,参差翠霭多。
还承天上露,入夜浣星河。
这首诗以“五指凌云”为题,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绿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巧妙地将“玉笋”比喻为五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姿态。通过“凌空出”三字,不仅突出了山峰的高度,也赋予了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参差翠霭多”一句,运用了叠词“参差”,描绘了山峰之间云雾缭绕、层次分明的景象,给人一种既神秘又清新的感觉。“翠霭”二字则直接点明了山色的青翠欲滴,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颜色。整句诗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接下来,“还承天上露,入夜浣星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山峰的描写。这里的“天上露”既是指自然界的露水,也是象征着宇宙间的精华。诗人想象着这些山峰在夜晚时分,如同洗净了繁星,将天上的光辉尽数吸收,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这种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添了其浪漫主义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北上莫度河,龙门如天谁敢过。
西游莫趍蜀,瞿塘如马谁敢触。
大星未落月挂树,行人出门向何处。
日日西东往复来,青山不断天涯路。
天涯路险更无穷,破裘羸马怯秋风。
日高茅屋犹未起,愧尔山中白发翁。
楼船昔西迈,霜降百草衰。
日月一何遒,子行忽经时。
众绿荣枯条,谷鸟鸣且悲。
豺虎塞道路,郁郁劳我思。
我思晨复夜,谅匪渴与饥。
行人发吴门,消息安可知。
且复慰其私,岂敢言是非。
惜哉无六翮,念子何当归。
云中有黄鹄,会见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