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兵夜入高邮城,孤儿失母号且行。
城边白刃耀霜雪,负母独出千人惊。
君不见鸱鸮生子食母肉,人间更有鸱鸮族。
儿知有母同死生,蓼莪已废犹能读。
乱兵夜入高邮城,孤儿失母号且行。
城边白刃耀霜雪,负母独出千人惊。
君不见鸱鸮生子食母肉,人间更有鸱鸮族。
儿知有母同死生,蓼莪已废犹能读。
此诗《孙孝子歌》描绘了一幅战乱中孤儿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凄惨画面。首句“乱兵夜入高邮城”,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战争背景之中。接着,“孤儿失母号且行”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孤儿在失去母亲后,悲痛欲绝地行走,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对无辜儿童的残酷影响。
“城边白刃耀霜雪,负母独出千人惊。”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乱中的场景:城边的刀光剑影如同霜雪般耀眼,孤儿独自背着母亲走出,这一幕让周围的人震惊不已。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突出了孤儿与母亲之间不屈不挠的亲情。
接下来,“君不见鸱鸮生子食母肉,人间更有鸱鸮族。”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孤儿的行为与传说中的鸱鸮(猫头鹰)生子反哺的习性进行对比,强调了孤儿对母亲的深情厚意,即便在极端环境下,这份孝心依旧坚定不移。同时,诗人也借鸱鸮族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上那些忘恩负义之人的批判。
最后,“儿知有母同死生,蓼莪已废犹能读。”这两句诗以坚定的语气收尾,强调了孤儿与母亲生死与共的决心,以及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持学习,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这里的“蓼莪”指的是《诗经》中的一篇哀悼父母的诗歌,诗人通过引用,进一步强化了孤儿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在战争背景下,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孝道,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茅檐冷如水,落叶堆不埽。
林深日上迟,近午犹未冒。
忽闻咿哑声,篮舆远来造。
儿言此何客,貌古玉色膏。
心知定夫子,躧履仍著帽。
我居甚荒僻,好客鲜能到。
自非金石交,性不移湿燥。
谁能忘崎岖,于此修夙好。
贫家鸡黍窄,菜甲仅可芼。
属君又止酒,何以相慰劳。
寒窗数日款,但有相交导。
我姿虽不敏,敢不期勉蹈。
滔滔流俗中,往往皆媚灶。
看君闭户志,有力甚于奡。
衣单食不足,耻以饥寒号。
曰吾道当然,尚友古人操。
我虽因事归,未免斗食耗。
而君辱与游,何殊渭冲潦。
穷年语未卒,乃以将归告。
半百顾非遥,驱羸行往报。
《谢文显老丈见过》【宋·赵蕃】茅檐冷如水,落叶堆不埽。林深日上迟,近午犹未冒。忽闻咿哑声,篮舆远来造。儿言此何客,貌古玉色膏。心知定夫子,躧履仍著帽。我居甚荒僻,好客鲜能到。自非金石交,性不移湿燥。谁能忘崎岖,于此修夙好。贫家鸡黍窄,菜甲仅可芼。属君又止酒,何以相慰劳。寒窗数日款,但有相交导。我姿虽不敏,敢不期勉蹈。滔滔流俗中,往往皆媚灶。看君闭户志,有力甚于奡。衣单食不足,耻以饥寒号。曰吾道当然,尚友古人操。我虽因事归,未免斗食耗。而君辱与游,何殊渭冲潦。穷年语未卒,乃以将归告。半百顾非遥,驱羸行往报。
https://shici.929r.com/shici/hrYZXf.html
蜡梅初看十日前,黄深紫鲜香欲然。
要充铜瓶顿棐几,欲折罢折还加怜。
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
是当雪砌与霜檐,欲开未开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径荒,祇有竹树参天长。
浮花不省著老眼,此物未免搜枯肠。
雪消霜熟冬行莫,凛日凝天应有数。
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
桐江多奔湍,牵挽厌劳止。
旧云七里泷,实乃七十里。
篙师为予言,风便辄易尔。
回思前日惊,留滞固可喜。
溪神果何心,怜我倦行李。
有风西南来,不徐亦不驶。
布帆保无恙,为赐何其侈。
眼中峰峦过,天外鸥鸟起。
画图欠传貌,诗语费驱使。
生平登临心,于此得自已。
勿叹囊橐空,收将遗妻子。
频年尽室依此竹,意谢侏儒奉囊粟。
今当舍竹去作吏,竹为嘿嘿如抱辱。
嗟我作吏岂俗徒,虽非计然念则熟。
如闻西江之水深无底,可以濯缨仍濯足。
昔人一为功名误,置碑且虑变陵谷。
那知立名自有道,未妨痛饮离骚读。
人生于世譬于味,马肝不食宁非肉。
弟当进德使有闻,兄亦自期无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