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宫风化自岩廊,青佩雏莺学语忙。
惭愧薄游聊有偈,不全无力赞垂裳。
泮宫风化自岩廊,青佩雏莺学语忙。
惭愧薄游聊有偈,不全无力赞垂裳。
这首诗描绘了泮宫(古代学校的代称)中风化的教育环境,以及学生们勤奋学习的情景。诗人廖刚以“青佩雏莺学语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学生们如同初生的小鸟,佩戴着象征知识与成长的配饰,在老师的教导下努力学习,学舌般地模仿和吸收知识。这种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惭愧薄游聊有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有限,只能以简短的偈语来表达对教育事业的敬意和赞美。这里的“薄游”可能指的是诗人短暂的旅行或访问,他借此机会接触到了荆州学府的教育氛围,深感敬佩,但又自谦地意识到自己无法全面、有力地歌颂这种教育的辉煌成就。
最后一句“不全无力赞垂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教育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赞美之辞上的不足。这里的“垂裳”可能是指古代帝王或官员的服饰,借以比喻教育制度的完善与尊贵。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教育制度及其成果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即认识到自己的言辞不足以完全表达出教育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谦逊的表达,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赞美。
星宫堕江化为石,作镇鲸波与蛟室。
东西日月异昆崙,金碧楼台自兜率。
海枯尘起劫火飞,阳侯鼓波竟何术。
大船驾海貔貅来,战罢湖中血波赤。
至今白骨堆山丘,此石虽顽泪应滴。
君王扫除江海清,匡庐五老复精明。
南朝三百六十寺,安得乘云取次行。
万古凭高,一声长啸,勘破古人公案。
让本陶唐,征于汤武,不过授贤治乱。
姬运东衰,夷氛北涨,赤子可嗟涂炭。
善桓文、烈烈轰轰,倾厦赖乎支干。
争奈何、战国纷纷,嬴秦扰扰,元气等閒飘散。
谦让未遑,诗书安事,吾道厄于炎汉。
陋矣河汾,贤哉濂洛,再整残编断简。
倘若非、奎壁光辉,长夜几时能旦。
人间百卉竞春晔,独有梅花穷晚节。
严冬雪霰白皑皑,此花凌寒今始开。
繁英澹蕊乍疏密,群仙佩玉纷瑶台。
最怜横月出修竹,不分随风委绿苔。
三星处士乘槎客,毫素天机写生色。
兴来挥洒与时人,贵宦持钱求不得。
千枝万朵宫苑腴,枯梢冷萼山泽癯。
风流閒雅韵自别,照水横厓体总殊。
妙墨移来茅屋里,半幅溪藤露春意。
入户幽禽讶影斜,开门野衲疑香至。
古来画者亦纷纷,今日闽南独数君。
不用雪窗花满树,对兹亦可玩羲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