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大堤杨柳明,栖乌也复可怜生。
若待清明花似雪,风光多属上林莺。
日落大堤杨柳明,栖乌也复可怜生。
若待清明花似雪,风光多属上林莺。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的《柳塘春口占四首(其三)》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的动人画面。"日落大堤杨柳明",寥寥几字便勾勒出夕阳映照下,大堤旁的杨柳树影婆娑,明亮而富有生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接着,"栖乌也复可怜生",通过描写归巢的乌鸦,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怜之情,暗示了时光流转,万物皆有生命之感。
后两句"若待清明花似雪,风光多属上林莺"则转而展望清明时节,那时繁花如雪,景色优美。然而,诗人却以"多属上林莺"暗寓,表达出虽然自然风光优美,但美好的时光似乎更属于那些自由自在的莺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景起,以情结,借景抒怀,展现出诗人对于生活变迁和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谁咏寒枝入国风,广文官冷更诗穷。
偶随岸柳春先觉,试比山樊韵不同。
十顷清风明月外,一杯疏影暗香中。
遥知一夜相思后,铁石心肠也恼翁。
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
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
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
濛濛三日雨,入土如膏流。
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
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
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
一扫不能尽,馀孽未遽休。
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
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径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久雨得晴唯恐迟,既晴求雨来何时。
今年舟楫委平地,去年蓑笠为裳衣。
不知天公谁怨怒,弃置下土尘与泥。
丈夫强健四方走,妇女龌龊将安归。
塌然四壁倚机杼,收拾遗粒吹糠粞。
东邻十日营一炊,西邻谁使救汝饥。
海边唯有盐不旱,卖盐连坐收婴儿。
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