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径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径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夜坐》,描绘了一个从少年到老年的读书人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和领悟。诗中以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描述少年时期用功读书导致视力衰退,老年时对灯光敏感而早眠,夜晚漫长时听到城头寒冷的鼓声,反映出时光流转和个人成长的变迁。
诗人听从老僧的建议,尝试禅定修行,静心凝神,逐渐达到心境澄明,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他自嘲年轻时与道士交往,追求虚幻的事物,现在明白唯有找到内在的道路——毗卢之路,才能真正解脱。"毗卢一径通"象征着佛教中的智慧之路,诗人决定放下过去,先自我解脱,以此引导他人。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对真理的追寻,具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林橹乱红,庭莎换绿,归云缥缈千里。
露下葵斋,水边菰饭,已忍十年心事。
素髭白尽,?一卧、漳滨都废。
秋塞频看断雁,晴波暗通双鲤。蚕眠上元细字。
夜披衣、为君惊起。赚得有涯哀乐,此才空费。
刻意伤春倦矣。尽商略、儿时旧镫味。
剪韭山窗,清琴自理。
记匆匆、当日别乡关,鹤警戒霜晨。
望龙山云气,高堂白发,辉映星星。
回首亲庐何处,苦恋倚闾情。
游子天涯恨,莫报三春。
最喜登车慷慨,问冀州何日,揽辔澄清。
看中原万里,狐鼠正纵横。
怅故居、天高月黑,梦一鞭、遥指旧芜城。
休怀感,待收京也,归奠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