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坐》
《夜坐》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径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0)
注释
目力:视力。
怯:害怕。
一阳来复:冬至后阳气开始恢复。
考考:形容鼓声低沉。
禅定:佛教修行中的静坐冥思。
跏趺:佛教坐姿,双足交叉。
六尘:佛教术语,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官所对之物。
须陀洹:佛教初果圣者。
瞿昙:佛陀姓氏。
尘劳:世俗的烦恼和劳累。
道士:道教修行者。
信脚:随意行走。
翻译
年轻时读书耗费眼力,年老后灯光下睡眠总是早早来临。
冬至夜漫长,城头的鼓声在寒冷中显得沉闷。
老僧劝我修炼禅定,盘腿打坐,意志坚定难以动摇。
心无杂念,慢慢平静,六种尘世烦恼仿佛从未存在。
我已经达到须陀洹的境界,长久以来不辜负佛陀的教诲。
回顾过去的生活,只觉好笑,要度化他人,首先要自我解脱。
一生误入道家之门,妄想通过交梨火枣找到真谛。
我知道通往毗卢舍那佛的道路只有一条,坚定前行无需其他技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夜坐》,描绘了一个从少年到老年的读书人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和领悟。诗中以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描述少年时期用功读书导致视力衰退,老年时对灯光敏感而早眠,夜晚漫长时听到城头寒冷的鼓声,反映出时光流转和个人成长的变迁。

诗人听从老僧的建议,尝试禅定修行,静心凝神,逐渐达到心境澄明,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他自嘲年轻时与道士交往,追求虚幻的事物,现在明白唯有找到内在的道路——毗卢之路,才能真正解脱。"毗卢一径通"象征着佛教中的智慧之路,诗人决定放下过去,先自我解脱,以此引导他人。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对真理的追寻,具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天香.吷盦海上赋词见怀,依调奉酬

林橹乱红,庭莎换绿,归云缥缈千里。

露下葵斋,水边菰饭,已忍十年心事。

素髭白尽,?一卧、漳滨都废。

秋塞频看断雁,晴波暗通双鲤。蚕眠上元细字。

夜披衣、为君惊起。赚得有涯哀乐,此才空费。

刻意伤春倦矣。尽商略、儿时旧镫味。

剪韭山窗,清琴自理。

(0)

忆江南.补题含真仙影图

瑶台境,何故速归真。

隐约群仙珠幕卷,含愁娇女色增颦。哽咽梦初温。

(0)

甘州.周庆光君索题故山别母图

记匆匆、当日别乡关,鹤警戒霜晨。

望龙山云气,高堂白发,辉映星星。

回首亲庐何处,苦恋倚闾情。

游子天涯恨,莫报三春。

最喜登车慷慨,问冀州何日,揽辔澄清。

看中原万里,狐鼠正纵横。

怅故居、天高月黑,梦一鞭、遥指旧芜城。

休怀感,待收京也,归奠先灵。

(0)

菩萨蛮

横塘绿蘸垂杨影。晚风微逗箫声冷。残照出西山。

娟娟月一弯。清愁知几许。搁泪浑无语。

春去已多时。莺花瘦不支。

(0)

材美东南竹箭遒,胡为屈作管城侯。

机锋善杀休藏腹,气象能干亦秃头。

兔变老精逃月窟,麟来衰世涕春秋。

结绳而治风何古,多事书成鬼哭愁。

(0)

新居落成

作室非关富有馀,免遭风雨足安居。

家无子敬千囷粟,架只匡衡数卷书。

砌上苔痕新洗刷,窗前草色未芟除。

竹城旧雨如相访,好认门联暂息车。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