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
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
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
濛濛三日雨,入土如膏流。
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
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
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
一扫不能尽,馀孽未遽休。
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
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
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
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
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
濛濛三日雨,入土如膏流。
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
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
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
一扫不能尽,馀孽未遽休。
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
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喜雨》,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场景。首联“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表达了对久旱的忧虑和对古代治水方法的怀念。接着,“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运用神话传说,诗人自告奋勇要驱除导致干旱的旱魃,显示出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密布、大雨将至的情景,预示着希望的到来。“濛濛三日雨,入土如膏流”则细致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的景象,比喻雨量充足,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写出了雨后农作物复苏和万物生长的生机勃勃,农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表达了农民们对这场及时雨的感激,却并未深究原因。
然而,诗人并未忘记旱魃的威胁,“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暗示旱魃虽暂时离去,但仍可能卷土重来。他期盼能有真正的风雨师或雷霆之力,彻底清除旱魃的祸患。“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社会安宁的渴望。
整体来看,苏辙的《喜雨》以民间疾苦为出发点,通过神话与现实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寄托了对丰收和和平的美好愿景。
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
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
中涵烟霞气,外绝沙土痕。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
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
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
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
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
伊余少所嗜,头白归故园。
日获甘脆享,人言老饕存。
栮脯固已陋,竹枯何足言。
从今大嚼处,不复思屠门。
兹山定中腴,秀色乃如许。
连峰积苍润,岚气亦如雨。
珍泉不浪出,世俗那得取。
群仙作佛供,洒此玉池股。
甘寒饮天下,瓶盎走膏乳。
儿嬉供茗事,云散入江渚。
当源起台殿,下瞰松柏古。
巍基首梁宋,爽气接吴楚。
我来值佳月,济胜得嵇吕。
聊分小苍壁,同振百年羽。
跻攀兴未极,落日在林莽。
却立望翠屏,中流驻鸣橹。
平生麋鹿姿,不意华屋居。
一为轩裳撄,所得非所如。
弱迹踵诸彦,清班直周庐。
蓬山切星辰,牙签明绮疏。
散帙喜所得,怀铅愧中虚。
暝归复奚营,一饱不愿馀。
宁甘四立壁,懒作三献书。
高槐障熇烦,清阴落庭除。
幽卧遂终日,兹谋定非疏。
娟娟新月流,翳翳归云舒。
怀人发浩叹,屏营以踟蹰。
愿言果归志,春波涨隋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