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食十月蕈》
《食十月蕈》全文
宋 / 汪藻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

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

中涵烟霞气,外绝沙土痕。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

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

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

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

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

伊余少所嗜,头白归故园。

日获甘脆享,人言老饕存。

栮脯固已陋,竹枯何足言。

从今大嚼处,不复思屠门。

(0)
鉴赏

这首诗《食十月蕈》由宋代诗人汪藻创作,描绘了对食用秋冬季采摘的香菇的赞美与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香菇从生长到食用的全过程,以及其独特的风味和对人的影响。

首句“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开篇即点明香菇生长于山间云雾缭绕之处,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清新的自然环境。接着,“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描述了采摘者的辛勤劳动,他们深入云雾之中,翻动落叶寻找珍贵的香菇。

“戢戢寸玉嫩,累累万钉繁”运用比喻手法,将香菇比作细小的玉石,既形象地描绘了其娇嫩的质地,又突出了其数量之多。香菇内部蕴含着烟霞之气,外表则与土壤隔绝,强调了其纯净与独特。

“下箸极隽永,加餐亦平温”表达了食用香菇时的美妙体验,无论是作为菜肴还是日常饮食,都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和温暖。接下来,“伊昔贵公子,鲜肥厌羔豚。争啖肉菌美,共品天花尊”通过对比昔日贵族对肉类的偏好,反衬出香菇的美味和尊贵地位。

“居然此珍产,以远莫见论。生令五鼎味,但饱三家村”指出香菇虽为珍馐,却因远离都市,难以被广泛品尝。然而,它能赋予生活五味调和的滋味,让乡村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其美味。

最后,“伊余少所嗜,头白归故园。日获甘脆享,人言老饕存。栮脯固已陋,竹枯何足言。从今大嚼处,不复思屠门”表达了诗人对香菇的喜爱,即使年老归乡,也每日享受其美味,不再向往其他食物。他将香菇视为生活的甘甜,不再羡慕那些昂贵的肉类,甚至不屑于谈论其他食物,只愿在香菇的陪伴下度过余生。

整首诗通过对香菇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还蕴含了对自然、生活和美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汪藻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开司日偶书

币聘真惭德不任,新除均荷圣恩深。

虽无汲黯开仓力,惟有思谦报国心。

每事谨持三尺法,何人敢饵四知金。

平生自信如弦直,激浊扬清正在今。

(0)

尹节妇

二十妇道无欠亏,儿未三月身孤嫠。

共姜有誓天与圮,令女此心山不移。

能扶纲常励风俗,可使旌表光门楣。

后来史笔重节义,佳传必资徵是诗。

(0)

寒食夙兴闻有祭墦而野哭者因怀梅雪父子澄心祖孙并耕读汝舟孟熙诸迁客况民有饥色屋多逃亡感存念殁悲不胜情

村落萧条甚,犹如丧乱民。

谁家能乐业,何处可容身。

野哭添新鬼,风流减旧人。

今年寒食泪,不觉易沾巾。

(0)

击壤歌言民乐有贤令尹而美之也二首·其一

姑缉麻,妇纺花,丁男在田女在家。

吏卒不下乡,官无横科差。

老翁弄儿孙,逐影向壁拿。

东邻酒,西邻茶,从朝至暮笑呀呀。

布谷昨夜鸣,村村补桑麻。

不违农作时,今年落秧早。

爱民如子县令心,无事扰民如此好。

(0)

雨潇潇戏而有所赠

雨潇潇,泥滑滑,风如刀,耳如割。

行路正难行,行人欲愁杀。

马上顾舟中,贵郎遇富翁。

驱驰莫相笑,同是路途穷。

富翁舟中无坐立,贵郎马上毡衫湿。

腰缠十万受此寒,不如在家贫亦安。

(0)

雨后望终南山作

万岭千崖紫翠团,山城过雨一番看。

断云面面屏风叠,残照棱棱剑脊攒。

华岳三峰晴戴雪,草堂六月昼生寒。

兴来便欲扶筇去,无限归心此际宽。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