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尘自销,风扉亦常关。
不知芳草多,但与落花闲。
红日到碧涧,白云在青山。
怀人长言之,老子何痴顽。
地偏尘自销,风扉亦常关。
不知芳草多,但与落花闲。
红日到碧涧,白云在青山。
怀人长言之,老子何痴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画面。首句“地偏尘自销”,点明了地点的偏远,暗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风扉亦常关”一句,以风动门扉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独立。
“不知芳草多,但与落花闲”,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芳草虽多,却与落花相伴,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略带寂寥的景象。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红日到碧涧,白云在青山”,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广阔。红日映照碧涧,白云飘浮青山,色彩鲜明,层次分明,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这样的景致,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永恒。
最后,“怀人长言之,老子何痴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态度。这里的“痴顽”并非贬义,而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状态的一种戏谑表达,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幽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偏远之地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万里庭阶长瑞兰,老翁衰病即怡颜。
一封书堕数行泪,三尺土堆何处山。
灵迹远从闽岳降,旅魂应望故乡还。
始闻名电微惊怪,闪烁浮光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