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三十年,巧不能胜拙。
汝年今弱冠,慎勿虚岁月。
何必千里师,而后可受业。
何必万卷书,而后称博洽。
读书贵有用,岂徒资笔舌。
立身一弗谨,万事皆瓦裂。
蔬肉同一饱,自可甘薇蕨。
布帛同一煖,何必轻裋褐。
贫贱士之常,纷华安足悦。
晴窗明几砚,夜灯耿风雪。
汝今其勉旃,经史须涉猎。
顾我何足学,当学古贤哲。
我学三十年,巧不能胜拙。
汝年今弱冠,慎勿虚岁月。
何必千里师,而后可受业。
何必万卷书,而后称博洽。
读书贵有用,岂徒资笔舌。
立身一弗谨,万事皆瓦裂。
蔬肉同一饱,自可甘薇蕨。
布帛同一煖,何必轻裋褐。
贫贱士之常,纷华安足悦。
晴窗明几砚,夜灯耿风雪。
汝今其勉旃,经史须涉猎。
顾我何足学,当学古贤哲。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于石所作,名为《示衢子》。诗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指导意义。
"我学三十年,巧不能胜拙。汝年今弱冠,慎勿虚岁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多年的学习感慨,他认为即便是长时间的积累,也难以抵消天生的愚钝。他提醒年轻时的读者要珍惜光阴,不要浪费宝贵的青春岁月。
"何必千里师, 而后可受业。何必万卷书,而后称博洽。"
诗人反思学习的过程,提出不一定需要远行求学或是读遍万卷书籍才能获得知识和被誉为博学。这两句强调了实用性和适度的重要性。
"读书贵有用,岂徒资笔舌。立身一弗谨,万事皆瓦裂。"
这里诗人提出读书的价值在于实践应用,而不仅仅是装饰或是口头上的流利。他同时警示,如果在立身处世方面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种种失败。
"蔬肉同一饱,自可甘薇蕨。布帛同一煖,何必轻裋褐。"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不论是蔬菜还是肉食,只要能填腹即可满足;不论是粗布还是精细衣物,只要能保暖就无需追求奢侈。
"贫贱士之常,纷华安足悦。晴窗明几砚,夜灯耿风雪。"
诗人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贫困和低微的地位。他形容自己在安静的书房里,无论是晴朗的白天还是寒冷的夜晚,都能享受读书的乐趣。
"汝今其勉旃,经史须涉猎。顾我何足学,当学古贤哲。"
最后,诗人鼓励年轻的人要勤奋努力,广泛地学习历史和典籍。他自谦自己不足以为榜样,而应该向古代的圣贤人物学习。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于石个人的修养和对生活的态度,也传达了一种积极面对现实、注重实际应用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