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戴伯元李席珍菊会诗二首·其二》
《和戴伯元李席珍菊会诗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吴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高秋篱落露华浓,佳节何年酒盏空。

彭泽白衣来远圃,龙山乌帽落轻风。

菊因人赏花方媚,诗出天然句始工。

更拾落英频细嚼,这般清味可谁同。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菊花盛开的美景与诗人与友人相聚品酒赏菊的情景。首联“高秋篱落露华浓,佳节何年酒盏空”以露珠的浓重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凉意,同时也暗示了佳节的孤独与酒盏的空虚,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彭泽白衣来远圃,龙山乌帽落轻风”运用典故,彭泽指的是陶渊明隐居之地,白衣象征着诗人的闲适与淡泊;龙山则暗指重阳登高,乌帽则是古代文人常戴之帽,轻风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整体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意境。

颈联“菊因人赏花方媚,诗出天然句始工”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通过赞美菊花在人赏识下的美丽,以及诗歌在自然流露下的工巧,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欣赏。

尾联“更拾落英频细嚼,这般清味可谁同”以实际行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入体验与品味,通过“细嚼”落英,不仅品尝到了自然的清新味道,也寓意着对生活的细致感悟与独特见解,最后一句“这般清味可谁同”则表达了这种独特体验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与知音共赏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吴琏
朝代:明

吴琏,字美中。南海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进士。授直隶含山知县。值年荒,多方赈救,作粥糜以饷流移,前后所活盈万。政暇,授生徒以《周易》。逾年,以忧去任。起后知进贤县,以守正不合,引疾归。卒年八十馀。著有《竹庐诗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吴琏诗,以嘉靖九年南海吴氏家刊本《竹庐诗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和沈宗能哭子韵

十里缄书寄九龄,满椷都是断肠声。

生来不作婴儿态,死去深悬父子情。

亭下玄文惟是草,塾中绛帐为谁迎。

扁舟载酒娄江上,独记当年歌濯缨。

(0)

题牡丹

同游南浦及芳时,漫赏名花朵朵奇。

西子睡馀成巧笑,太真浴罢晕娇姿。

檀心香拂绯罗袂,金缕光涵白玉卮。

闻道洛中千万树,几家能得谪仙诗。

(0)

次韵答前任金伯温太守·其一

路入章江清更幽,棠阴满地说君侯。

昔年作郡淹黄霸,今日升堂愧仲由。

戟院鹤鸣松露夜,山田雉雊麦风秋。

仙裾巳在蓬莱顶,犹顾尘寰赋旧游。

(0)

徐氏赏铜丝灯

太平京国万家灯,东巷徐家最有名。

金网漏光华月小,绣幡拖影綵云轻。

尊前何用蛾眉舞,笔底能令鬼胆惊。

试问去年同赏者,天涯星散不胜情。

(0)

寓馆述怀

为客京华若转蓬,移家又向玉河东。

谩凭白石看新绿,懒著青鞋踏软红。

三月风光浑梦鹿,半生事业尚雕虫。

床头旧酝江南物,且约心知一醉同。

(0)

溪居

闻说幽人屋,门前碧玉流。

鸭头微映雪,鹈尾浅含秋。

无际述青草,多情纵白鸥。

素衣何用染,相对自悠悠。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