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
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端午节景象,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意境。"年年节与物相符"一句,点出了每逢佳节,万物皆与节日相呼应,显得特别贴切。"笋已成竿燕欲雏"则是说竹笋已经长成了可以做成箭竿的粗细,而燕子也要开始筑巢生儿,体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生命活力。
"客里不知端午近"一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日却不觉察,或许是因为远离家乡的孤独感,使得对时间的流逝更为敏感。最后一句"卖花担上见菖蒲"则描绘了一位贩卖花卉的人,担子上摆放着菖蒲(即艾草),这是端午节常用的物品,用以驱邪避瘟。在这里,菖蒲不仅是物象,也承载了传统文化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氛围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怀念家乡以及对传统习俗的留恋之情。
岭南古松气森森,如君此时之古心。
蜀山椤梓蟠天回,如君卓荦之奇材。
文章黼黻溟海深,令言徽行贵兼金。
天子策名作进士,选众举为侍御史。
巡行塞徼安远人,谏诤朝廷厉风纪。
馀力千诗百赋成,四散江山被绣绮。
丈夫行道志大申,勋名禄位极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