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骢马路,绣斧铁为柯。
四座噤不语,骈耳骇悬河。
属来气犹健,长风撼洪波。
手中二三策,讵为谒常何。
昔年骢马路,绣斧铁为柯。
四座噤不语,骈耳骇悬河。
属来气犹健,长风撼洪波。
手中二三策,讵为谒常何。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句“昔年骢马路”,以“骢马”这一古代贵族出行的象征,勾勒出往昔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路途上骏马驰骋,充满活力与豪情。接着,“绣斧铁为柯”一句,通过描绘友人的官职标志——绣斧,暗示其身份尊贵,同时也预示着即将离别的沉重。
“四座噤不语,骈耳骇悬河”形象地描绘了在场众人面对离别时的沉默与震惊,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只有滔滔不绝的话语在心中回荡,难以言表的不舍与敬意溢于言表。
“属来气犹健,长风撼洪波”则展现了友人虽已年长,但精神依然饱满,如同长风撼动巨浪,不减壮志与豪情。这不仅是对友人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其未来旅程充满信心的祝愿。
最后,“手中二三策,讵为谒常何”表达了友人在离别之际,或许手中握有的只是几条策略或建议,但这并非为了寻求常人的认可或赞誉,而是出于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关怀。这句话蕴含了深厚的友情与人生哲理,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与深远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人品格与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哲思,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味深长的作品。
江草抽心,江云弄碧,江波依旧东流。
别筵初散,行客上兰舟。
休唱阳关旧曲,青青柳、无限轻柔。
应争记,三年乐事,珠翠拥鳌头。离愁。
知几许,花梢著雨,红泪难收。
看烟火吴天,万里悠悠。
一望珠宫绛阙,蓬莱路、应在皇州。
仍回首,蜀山万点,明月满南楼。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
莫画春风枝,秋来厌枯槁。
白毫光里玉魂飞,留看常娥醉魄迷。
一任檐牙沸蝙蝠,忍将明镜照狐狸。